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产阶级在1848年前的60年里已经获得历史性的突破。在经济阵线、政治、意识形态阵线上皆取得胜利。只要记住这一点足矣。17891848年的岁月⋯⋯那个时期的主线是双元革命∶由英国发起、主要限于英国的工业改造和与法国有关、主要限于法国的政治改造,两者异曲同工,皆是新社会的胜利,一个被法国历史学家称为“所向披靡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当时人可不像我们现在这般肯定。站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理论家后面的,是一大群准备将温和自由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革命的群众。处在资本家之下和周围的,是被迫离乡背井、满腹怨言的“劳动贫民”,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19世纪30-40年代是充满危机的年代,前景未卜,只有乐天派才敢对其结果作出预测。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6-0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近现代中国历史演变的主轴,也是各种复杂表象下潜藏的历史底蕴。美国学者布莱克指出,现代化发展必然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现代性的挑战——现代观念和制度,现代化拥护者的出现,这一切使社会在传统知识范围内遇到最初的对抗;第二,现代化领导的稳固——权力从传统领袖向现代领袖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尖锐的革命斗争通常可达数代人之久;第三,经济和社会的转型——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达到这一程度:社会从以农村和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向以城市和工业为主的生活方式;第四,社会整合——经济和社会转型导致整个社会基本结构的转型。当然,就中国这类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而言,我们可以将布菜克假设的四个阶段概括为两大环节:第一环节,在迎接现代性挑战的背景下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第二环节,进行民主国家建构,以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向现代文明的结构转型。

——摘编自叶麒麟《从民族国家建构到民主国家建构——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主题的嬗变透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演变”,就材料的部分或整体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历史上,凡属社会形态的转变,都是巨大的社会变革即社会革命过程。这种社会变革运动,不同于改朝换代,是众多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与奇特的凑合。内因,即新生产力孕育发展以及伴随而来的阶级斗争,是变革的必要条件;外因,则是社会大变革的充足条件。变革的外部条件,通常都是超乎社会结构之外的某些特殊力量起作用,这种外部条件之所以必要,说到底是因为单靠本身内部孕育的对抗运动很难突破,往往只能造成原结构“破坏—修复”的不定期更新的循环运动。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变革的条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挽救民族危机的问题。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民族危机引发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解决这个危机的过程,也就是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内容、和特点,也都是由这个危机和解决这个危机的要求所决定的;中国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机也决定了近代文化思潮的迅速变迁。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围绕“中国近代文化思潮”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3-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入侵“天朝”危机与“海国”魅力
裂变西方国家观念的输导与传统国家观念的衰替
萌发主权意识的发端与改革君主专制的呼唤
觉醒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变更国体的尝试
创立民国国家观念的倍增与民主共和的追求
新的求索从双重危机到接受马克思主义
对峙两种国家制度的较量
历史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摘编自张元隆、李海生《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3-3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嘉庆、道光年间因大熊猫毛短、肉不可食,当地人视其为无用的怪物,称其“腹无五脏,唯一肠,两段差大,可作带系腰”。当时,四川汶川瓦中深沟中有很多大熊猫。
19世纪—20世纪30年代大熊猫成为西方博物学兴起后被重新定义和“建构”的新物种,欧美国家都希望得到大熊猫,用于研究和展览的门票收入,大熊猫全球贸易兴起。外国人盗猎活动猖獗,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方便了他们的运输。瓦寺的大熊猫到20世纪30年代已被猎捕殆尽。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对外国人来华采集标本进行严格管理。1939年后,转变为“禁止采捕,以资保护”,外人在华猎捕大熊猫成为非法。
1941年—1949作为国家间友好关系的象征,1941年宋美龄赠送两只大熊猫表达对“美国援华联合会”的感谢。有管控的物种交流也有利于保护大熊猫物种。
1949年—19821957年,新中国向苏联赠送大熊猫。1972年,随着尼克松访华,熊猫兴兴和玲玲到达美国,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1982年—1994为响应保护濒危动物的全球性号召,中国政府宣布从1982年开始停止赠送大熊猫出国,而采用巡展和租借方式。大熊猫成为创汇大户。
2018我国已建立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启动,将对其栖息地进行完整系统的保护,同时启动了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的放归研究。

——摘编自姜鸿《科学、商业与政治:走向世界的中国大熊猫(18691948)》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模式可以按现代化启动的原因和时间序列加以划分,这种分类法是在早期的“双元主义”(Daulism)基础上形成的。所谓“双元主义”就是按现代化的动力渊源,将现代化分为内发型(内源型)和外发型(外源型)两大种,前者动力渊源来自该社会本身,后者动力渊源来自外力的干扰或冲击。学者蔡明哲主编的《迈向现代化》一书中曾对此作了进一步发挥。其图式见“表6”

——摘编自许开轶、方军《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与东亚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知识,评析表中关于现代化模式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亦可提出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同、光之际,所变在船炮器械。成成以后,所变在法律政制。民国以来,则又有“文化革命”与“社会革命”之呼号与活动。一民族政治制度之真革新,在能就其自有问题得有新处决,辟新路径。不管自身问题,强效他人创制,冒昧推行,此乃一种“假革命”,以与自己历史文化生命无关,终不可久。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围绕材料中划线处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理有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1-07-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四)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最优分裂原则”-创新在带有最优中间程度分裂的社会里发展得最快,太过统一的社会与太过分裂的社会都不占优势。欧洲在近现代的崛起,与它在历史上长期分裂的局面密不可分。这种分裂促成了思想的多元化、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推动各国竞争。正是这种“分裂”孕育了欧洲的资本主义文明。进入封建社会后的中国,由于文化和地理的双重原因,它在很长时间里维持了超稳定结构,并在明清时代,形成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成熟的高度专制政体,“由此带来的国家体制压制了现代科学出现所必需的多数条件”。与欧洲和中国相比,印度则是另一个极端,它过于分裂而长期发展受限。

——摘编自【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谈谈你对该作者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社会转型,实质上是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变迁。它有两层最基本的涵义:其一,社会转型是一种质变过程。通常要延续较长时间,是一个持续性的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作为一种社会质变,社会转型可以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但更多体现为量变的积聚过程,因此,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不断的调整和改革来加以完成。其ニ,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变动,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这种结构性变动不仅意味着经济结构的转换,同时也意味着其他社会结构层面的转换,是一种全面的结构性过渡转型意味着在持续的结构性变动中,从一种稳定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稳定结构状态过渡,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结构转型期间,由于各种结构性要素都处于变动之中,因而呈现出极大的流动性、过渡性和不稳定性。

——摘编自马歙《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


根据材料,就人类社会的转型任意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