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社会转型,实质上是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变迁。它有两层最基本的涵义:其一,社会转型是一种质变过程。通常要延续较长时间,是一个持续性的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作为一种社会质变,社会转型可以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但更多体现为量变的积聚过程,因此,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不断的调整和改革来加以完成。其ニ,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变动,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这种结构性变动不仅意味着经济结构的转换,同时也意味着其他社会结构层面的转换,是一种全面的结构性过渡转型意味着在持续的结构性变动中,从一种稳定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稳定结构状态过渡,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结构转型期间,由于各种结构性要素都处于变动之中,因而呈现出极大的流动性、过渡性和不稳定性。

——摘编自马歙《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


根据材料,就人类社会的转型任意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同、光之际,所变在船炮器械。成成以后,所变在法律政制。民国以来,则又有“文化革命”与“社会革命”之呼号与活动。一民族政治制度之真革新,在能就其自有问题得有新处决,辟新路径。不管自身问题,强效他人创制,冒昧推行,此乃一种“假革命”,以与自己历史文化生命无关,终不可久。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围绕材料中划线处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理有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1-07-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四)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外部分历史现象

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思想文化现象
民族危机;探索抗争
近代外交体制
代议制的完善
工人运动;社会主义革命
自然经济解体;洋务经济
实业救国;资本输出
经济危机;世界市场形成
西学东渐、中体西用
新文化运动;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近代科学发展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至少两个以上的中外历史现象,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1-03-1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模式可以按现代化启动的原因和时间序列加以划分,这种分类法是在早期的“双元主义”(Daulism)基础上形成的。所谓“双元主义”就是按现代化的动力渊源,将现代化分为内发型(内源型)和外发型(外源型)两大种,前者动力渊源来自该社会本身,后者动力渊源来自外力的干扰或冲击。学者蔡明哲主编的《迈向现代化》一书中曾对此作了进一步发挥。其图式见“表6”

——摘编自许开轶、方军《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与东亚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知识,评析表中关于现代化模式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亦可提出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主要金融风潮简表

时间风潮大致原因政府治理措施
1853—1856政府铸大钱、发行纸币风波太平天国运动、小刀会起义1853—1856年的铸币危机,引发了民间私铸,导致市场.上拒绝接受大钱,清政府才被迫逐步废除各种大钱。1883年金融风潮爆发期间,清政府在大型钱庄倒闭时,并未对此采取任何措施,对市场自由放任。
1856—1860票号、钱庄等传统金融机构在北京、天津等地的搬庄风潮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2—1883上海金融风潮股票炒作、中法战争、丝价控制权等综合性原因
1900传统金融撒庄风潮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1916中交两行挤兑风潮北洋政府过度透支引发银行纸币发行过量,而现金准备严重不足1921年风潮发生之后,北洋政府以发行没有保证金担保的债券,对定期存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兑换,才使此次危机很快得到恢复。同年颁布《证券交易所课税条例》,使政府能够更好地对金融市场进行管控;公债风湖过后,政府通过发新债偿旧债的方式以规范债券市场,提振市场信心。
1921信交风潮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民族工业走向衰落,国.内证券和信托投机过热
1926二六公债风潮京沪证券交易所中公债投机、缺乏监管和北伐战争

——据兰日旭《中国近代金融风潮防范以政府治理为中心》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苏联金融模式为改革方向,采取了一系列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改革,通过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金融业、取缔外国在华银行的特权等措施,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改革开放初,大量的西方金融理论得以引进和厂泛传播,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门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监管各类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国务院于1986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将当时存在的主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基本都纳入了调整范围。

——据崔鸿雁《建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频发的金融风潮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金融业治理措施的演变和意义。
2021-02-02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二)历史试题
6 . 梁启超思想曾多次转变。19世纪末他追随康有为宣传维新;20世纪初又接受进化哲学,思想主张转向民主共和;1919年在《欧游心影录》中,他主张尽弃西方思想,回归中国传统思想。梁启超思想的变化折射出
A.知识分子思想与时俱进B.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C.清末民初社会转型艰难D.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一些前辈学者对于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文化意义有一些基本的估计,严复就说过,如果要研究人心和政治风俗的变化,那么赵宋一代的历史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陈寅恪、王国维也都在他们的著述里反复强调宋代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讲到中国古今的社会之变,每一个朝代都会有变化,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宋代。日本的佐竹靖彦先生,在他讲宋元时代史的基本问题的概要时说“社会构造的变化、文化状态的变化,在宋代都有非常明显的突出的表现”。但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宋朝也常被称之为“积贫积弱”的王朝。宋朝“积弱”之说本自宋人,也是元明清乃至民国和改革开放以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并非因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国家欺凌才被特别提出。宋朝“积弱”也不意味着宋人不能打仗,实际上从战争的防御战角度来说,宋人反击辽西夏金元的“侵略”还是卓有成效的,但宋朝“积弱”不能简单地归咎为军事能力的强大与否,而是统治者主观运用客观实力水平较为低下的一种反映。

——摘编自邓小南《游于艺:宋代的忧患与繁荣》、李华瑞《宋朝“积弱说”再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任一个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说:中国学生之爱国运动,始于汉,盛于宋,而复兴于近代。

材料一   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西汉后期,政局不安,司隶校尉鲍宣因秉公执法得罪丞相,被勒以大不敬下狱,大学生王成“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哀帝迫于舆论压力而赦免鲍宣死刑。桓帝时,大学生积极参与反宦官势力的斗争。北宋年间,经过多次改革,吸纳德才优秀者就读,太学生人数剧增,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北宋末年,曾发生过数次太学生救国运动,当时金兵南下,给民众带来深重苦难,太学生陈东多次愤慨上书揭发时弊,力主抗战,要求皇帝斩杀朝中“六贼”,后又发起请愿运动,使主战派官复原职、当徽、钦二帝被金入俘获北去,自发组织起来的太学生积极营救,徐睽只身赴金营,大义凛然,后被金人杜死。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中国的学生运动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五四时期,由于中国巴黎外交失败,北京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和游行请愿,随后津、沪、穗等地的学生也给予了广泛支持。解放战争时期,在内战爆发前,学生运动的高潮是发生在昆明的以反内战”“反独裁”“争取自由民主为基本口号的一二一运动。在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前,国统区的爱国学生掀起了遍布全国几十个主要城市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和以反饥饿、反内战为基本口号的五二O运动;随后,国统区学生还掀起了一次次的斗争浪潮。在共产党领导下,进步学生从各方面配合解放军接管城市。在斗争实践中,一些进步学生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据沙健孙《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宋时期太学生投身爱国运动的共同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生运动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共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从中汲取怎样的精神品质?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有两个载体:一是政治的载体即国家,二是精神的载体即意识形态。中华文明特殊之处就在于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形成了思想与国家的完美对接。相比之下,其他文明就没有那么顺利。比如在欧洲,思想与国家长期不能对接,这对它后来的发展造成极不利的影响。如果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后3世纪,世界上有两个帝国即汉和罗马,它们分别是当时东西方的“超级大国”,那么在“蛮族入侵”后,罗马帝国解体了,西欧进入封建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权力与意识形态分离。中世纪的欧洲与世界地区相比落伍了。中华帝国则一枝独秀,按照美国加州学派的估算,在18世纪之前的1000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始终世界第一,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长期不变。为什么东方始终“先进”、西方一直“落后”?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西欧的封建制度使社会高度碎片化,缺少凝聚力。这种情况中国此前就已经历过,秦汉统一才改变中国命运o。

——摘编自钱乘旦《多样的文明,创造世界共同的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文明与国家”提炼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中外联系,史论结合,论述合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根据《中国货币史》整理的晚明赋役折银及影响进程表,这些进程有助于
进程一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从身份到契约—与土地分离、雇工和商帮群体形成—市场化进程
进程二农业从单一到多元—经管权与所有权分离—农业商品化—商业化进程
进程三农村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市镇兴起—城市化进程

A.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B.中国白银的储备剧增
C.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