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唐代,每次开科的录取人数十分之少,甚至对于录取人数都有严格的限制,大体上,每科进士及第者约为三十人左右,明经及第者约为一百人左右,但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缺而不录,甚至一科只有数人及第。同时唐代科举的弊端也不断显现,社会上请托之风盛行,高官权贵把持科举,压制了寒门士子的入仕之路……宋代贡举的录取人数不断增多,据学者统计,两宋三百年间,各种科举录取的人数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宋代科举除对罪犯、僧道、残疾人、不孝之人应举有限制外,允许读书人怀牒自进,自由应举。应举者的家世、财富不再具有决定作用,按照考试成绩决定考试结果,及第者按名次分配官职。故宋代有很多政治精英往往是出身寒微但又杰出才能的“寒峻之士”,发挥了科举制度选官取士的。

——摘编自甘霖《宋代科举制度的政治功能研究》

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奉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在中国威赫赫、凛凛然地运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就此戛然而止,一道人类文明史上的制度奇观在内外交困中黯然拉上了历史的帷幕。

——摘自蒋平等《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制度与唐代相比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被“黯然拉上了历史的帷幕”的原因。
2018-12-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厉镇压私自出国的人民,并宣称“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1909年,在荷属印尼华侨的请求与国内舆论催促下,清政府出台了《大清国籍条例》,确立了血统主义原则,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政府外交主权观念增强
B.侨民安土重迁观念得到强化
C.传统的华夷观念完全丧失
D.清末“新政”注重重塑政府权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