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各种政体的国家都可以兴起,也都可能衰落。但是,至今兴盛不衰的,只有共和政体。至于专制政体,自拿破仑战争结束(1815年)以来,200多年过去,其寿命还没有超过100年的。为什么?因为犯错。无论内政外交,各种政体都会犯错。在共和政体中,权力受到制约,很难一条道走到黑。专制政体缺少权力制约,错而难改,一错再错,难免衰亡。

——黄钟《帝国崛起病》


阅读材料,自行选取或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外国学堂有宗教一门。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若学堂不读经书,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者,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矣。”这一规定表明清末教育改革(       
A.体现“中体西用”的理念
B.依旧带有盲目排外色彩
C.是戊戌变法的继续发展
D.带有明显的专制烙印
3 . 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财政处,全面负责筹备整顿全国财政和统一币制;1906年,设立度支部,管理全国的田赋、税收、潜运、仓储等事宜。这些措施
A.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
B.开启了近代化的财政转型
C.加强了清朝皇权专制制度
D.延续同光时期集权型财政制度
2019-09-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省化州市高三上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发展,育人为本。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1)“忠孝”观念在我国西汉、两宋得到重大发展,列举其中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以这种观念为主导的选拔人才制度在隋唐出现重大变革,指出这种制度变革并评价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3)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
(4)某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清末“新政”学堂章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2016-11-18更新 | 5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临门一脚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