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6年,张之洞主持赎回粤汉路权后,粤总商会认股180余万股,随后认股者源源不断,完成了粤汉铁路的商办。这说明该地区
A.成为了列强侵华的重心B.民众爱国意识的高涨
C.自然经济解体速度较快D.走出华夷之辨的禁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清末新政时期,政府推行了边疆治理改革,如将东北地区改设行省,祛除其"满洲故地"的种族属性,对内渗透中央权力,对外与日俄争国家主权。该措施从侧面反映出
A.边疆治理的强化B.边疆地区国家认同有所加强
C.边疆危机的严重D.边疆地区近代化事业的推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戴鞍钢在《新政困局与辛亥革命》中讲到:清末新政不废弃君主专制,幻想通过细枝末节地修补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新政启动后,地方各级官员大多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新政实施的费用由中央向地方摊派,地方官员借机大肆搜刮,民众苦不堪言。材料表明清末新政
A.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D.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社会基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清律例》年久失修,故删改《大清律例》是沈家本等人受命修律的重要任务,这也是中国法律变革的重要一步。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订法律馆正式开馆后,沈家本等人即着手修律,其任务主要有四项,即删除、修改、修并、续纂,提出修改刑律的宗旨是“改重为轻”,依此宗旨,亟应删除的重法有三项:一是凌迟、枭首、戮尸;二是缘坐(连坐);三是刺字。获清廷准允,删除一项完成,总计三百四十五条。

这一时期,刑事法律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是《大清现行刑律》草案的出台,1910年5月,清廷正式颁布《现行刑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修订法律馆编成《修正刑律草案》(即《大清新刑律》总则部分),十一月全部完成。由于新刑律与原来的《大清律例》差别很大,引起不少官员与士绅的反对。宪政编查馆折中两派意见,将《修正刑律草案》核定为《大清新刑律》,且将“附则”改为“暂行章程”,于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提交资政院表决。沈家本等人主持的清末法制改革无疑是中国传统法律现代转型的关键举措。

——摘编自李在全《清末修律制法述略》


(1)概括清末法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分析清末法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义和团事件平息以后,1901年,慈禧太后发表声明,表示承担义和团事件的责任,恳请朝廷大臣、地方督抚和外国使节就政府改革发表建议。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负责改革谋划实施。19015月至19058月,清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涉及“非常旧的官僚机构”“创设新官署”“军事改革”“教育改革”“社会改革”的法令和措施。慈禧太后的这个庞大的改革计划本质上没有什么实质内容,更不打算真正实行。真正落实的仅有三项:废除科举考试,建立新的学校制度,选派留学生出国。该改革方案除了没有诚意之外,还存在有歧视汉族官员,重用满族官员,重要职位越来越多地授予满族人,使得改革方案更加难以落实。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新政”的得与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4年,清政府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1911年,清政府召开学部中央教育会议,正式将“官音”定名为“国语”,并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这些举措
A.顺应了强化君权的趋势B.根源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C.缓解了尖锐的社会矛盾D.有利于加强民族的认同
2021-11-01更新 | 834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的中国,出现了创办实业、交通、通讯,举办新式教育,创办近代报刊的热潮,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事务日趋纷繁,由此揭开了晚清行政机构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1901~1905年为第一时期。1901年7月,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外务部由总理大臣、会办大臣、左右待郎组成,下设司务斤、和会、考工、榷算、庶务四司,俄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电报六处和清档房。1906~1911年为第二时期。1906年9月1日,清政府被迫宣布“仿行宪政”,并成立编制馆,由载泽、世续、那桐、袁世凯全权负责,至此,中央行政机构进入全面改革时期。

——摘编自姚琦《中国行政机构近代化的开端——评清末中央行政机构改革》


(1)概括清末中央行政改革的特点。
(2)简要评价清末中央行政机构改革。
2021-09-3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1901年清政府的“新政创造了新的机会来动员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当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集体行动……”。该学者旨在说明这次“新政”
A.暴露了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B.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C.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D.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2021-06-08更新 | 8775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5-1907年,北京出现了创办阅报社的高潮,推动白话报和白话文走向街头、寺庙和茶馆。阅报社大都由官宦子弟或旗人创办,部分旗人在茶馆免费讲解内外局势,宣传国民意识,一些宗室子弟也积极参与其中。这反映出
A.变革成为时代发展潮流B.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C.清末新政促进民族融合D.政府主导社会生活近代化
2021-05-22更新 | 46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番禺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