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科举改革的谕旨,主要内容是:在乡试、会试中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乡试、会议三场考试的内容,将史论与政论列为第一场,时务与实学列为第二场,四书五经列为第三场;每场发榜一次,上榜者方可参加次场考试。这次改革因政变而中断。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政的深入,废除科举犹如箭在弦上,不可阻挡。但废科举事关重大,阻力重重。于是,清政府采取回避的态度,对科举制进行局部改革。1901年6月至8月,清廷停止武科举,文科举取消八股,乡、会试改用策论,注重实学和时务,“考官阅卷,合校三场,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场”。

——改编自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等


(1)根据材料,比较1898年和1901年科举改革举措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年清政府重启科举改革的原因。
2022-06-08更新 | 370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湖南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的奏请和立宪派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有4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此举(     
A.意在促进传统政治转型B.根本上冲击了专制政治
C.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D.提高了内阁的运行效率
2022-10-06更新 | 3318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乙卷安徽省2023届高三第一次原创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表2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

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
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
分会。
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
公司律(1904年)
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
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
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
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
品顶戴。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
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

——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
2020-07-08更新 | 7112次组卷 | 43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4 . 有学者说: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晚清时期这样频繁地进行“新政”、“变法”。短短70年间,全国规模的新政、变法就进行了三次:19世纪60年代后的洋务新政、19世纪末的戊戌新政、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以下关于三次新政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B.都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C.都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发生
D.都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失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史料,完成任务

材料   近代中国虽然自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社会转型,但是在整个晚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缺乏现代意识,缺乏足够的领导改革和促进社会全面转型的能力,致使社会各个结构的变化并不是互相协调和配套发展的,政治体制转型的滞后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事实证明,清朝统治者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阻力。在这种局面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突破了社会转型中最坚固的环节:政治制度改革,促使政治结构迅速完成了转换过程。自此,中国进入政府主导下的主动现代化时期,从而使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新结构得到发展与壮大,社会转型的速度明显加快。

——摘编自朱英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20世纪初的中国,“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华而办”“新政意在与人民为难,乃害人之举”等言论广泛传播。这种现象反映出(     
A.革命条件成熟一触即发B.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政府政治威望日益下降D.百姓参政议政热情高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财政支出急剧增加。清政府为了筹措新政资金,从新兴的工商产业入手获取新税源,并经常加抽米捐、警捐等。以对商业活动征收的厘金为例,1901年时为1600多万两,到了1908年就增至2000多万两。这反映出清末新政
A.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B.调整了重农抑商政策
C.阻碍了商业活动开展D.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
2022-03-01更新 | 1102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发布《变法上谕》。开篇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易》。损益可知、著于《论语》。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从材料可得知(     
A.不会彻底变革生产关系B.慈禧对戊戌变法态度转变
C.“西学东渐”影响有限D.变法图强已成为时代主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庚子事变后,伴随着新政的推行,西学东渐的进程大大加快了。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类学校均应开设地理课程,让国人了解中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清政府的这一措施(     
A.冲击华夷观念B.开始学习西方C.激发民族意识D.唤起民众爱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3年,清政府谕令切实保护回国兴办实业的侨商,后来设商部,陆续制定和颁布《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奖励华商章程》等。同时,户部奏定《试办银行章程》。这些措施(     
A.促使清末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B.缓和了清朝的社会矛盾
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D.冲击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2022-07-13更新 | 955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