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清末新政时期,民间传言四起,“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国而举办”“新政是专与人民为难的害人之举”等言论传播尤其广泛。这种现象反映出
A.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国人有强烈的排外落后意识
C.清政府的政治威信在逐步丧失D.新政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2022-01-12更新 | 485次组卷 | 6卷引用:重难点06 民国与北洋时期:革命与动荡中前行-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04年,清政府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1911年,清政府召开学部中央教育会议,正式将“官音”定名为“国语”,并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这些举措
A.顺应了强化君权的趋势B.根源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C.缓解了尖锐的社会矛盾D.有利于加强民族的认同
2021-11-01更新 | 831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难点18 常见选择题问法解读与技巧分析-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7年,清廷外务部根据刘式训上奏的《变通出使事宜章程》做了制度调整:一是将出使大臣变为实官;二是让具有驻外经验并精通外语的人充任出使大臣;三是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这一调整
A.揭开清朝近代外交的序幕B.增强了国民外交自主意识
C.体现了清廷的现代化倾向D.有效遏制了革命形势发展
2021-09-03更新 | 725次组卷 | 1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99年清政府接到参与海牙保和会邀请时,对是否与会有所顾虑,知悉中国是否入约有自由决定权后,“即派杨儒届时赴会”。1907年在第二次保和会议订公约期间,中国代表向大会声明“中国有不置可否之权”,亦“有随时陈议或请改之权”。这说明晚清政府
A.开始融入到近代国际社会B.完全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C.具有一定的对外独立意识D.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