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同盟会发动的多次起义常因经费和器械没到位而失败。而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却能利用湖北的大量财政存款和汉阳兵工厂的军火坚持到清王朝大势已去。据此分析,武昌起义的成功应得益于
A.湖北革命军奋勇作战B.同盟会准备工作到位
C.洋务派官僚参与革命D.晚清改革的客观推动
2020-04-09更新 | 330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0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打破了一直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且对经济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创设了商部、邮传部等现代经济管理机构,清末新政时期工业发展盛极一时。这说明清末新政的实行
A.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奠定基础B.意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C.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有力地维护了清王朝封建统治
21-22高二下·江苏南通·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西风东渐,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在近代中国,人们最早称“体育”为“体操”。北洋水师学堂是最早把西式兵操和其他运动项目如击剑、拳击等作为训练与教学内容的学校。中日甲午海战惨败后,严复等人清醒地意识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人民体质的增强是“强国保种”的关键,主张将体育纳入学校教育,使得体育成为整个教育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后,“体操科”作为当时新式学堂的体育课程形态进入了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大通体育师范、四川体育专门学校、中国体操学校等纷纷创立,为培养中国近代体育师资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在广大的城乡学校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得到很好的发展。

——摘编自何叙《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传承与演变的轨迹与特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体育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特点。
2022-05-29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1)
4 . 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A.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B.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C.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D.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2020-01-01更新 | 31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轨道。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
A.清末新政的失败
B.国内矛盾的激化
C.黄花岗起义爆发
D.革命党人的妥协
2019-01-01更新 | 429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单元训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政客观上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B.新政标志中国由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
C.新政推动西学传播,为戊戌变法做了舆论准备D.新政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抵制侵略
2018-01-12更新 | 517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主要是由于
A.革命运动的高涨B.清末新政的失败
C.黄花岗起义爆发D.革命派积极推动
2018·广东广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根据下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出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这最能反映当时
表: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
学堂种类出身
第一级分科大学(含通儒院)进士
第二级高等学堂、政法学堂、高等实业学堂、优级师范学堂举人
第三级中等实业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等贡生(优、拔、岁等)
第四级高等小学堂廪生、增生、附生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西学东渐的逐渐深化
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2019-05-19更新 | 374次组卷 | 2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高二上册预习卷 测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注重国民教育的发展。1906年,学部咨行各省推行义务教育并颁行《强迫教育章程》,名为“强迫”但实施的弹性较大。1911年,学部召开中央教育会议,决议《试办义务教育章程》,提出国库补助义务教育经费的办法,可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这个章程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摘编自梁雯娟《清末新政与明治维新时期普及义务教育之比较》

材料二   废除科举制后,清政府创办了大批新式学堂,包括引入女学堂。新政期间,清政府还先后多次通令各省选派留学生,鼓励自费留学,并规定学成回国后,经过考核,予以任用。然而,不少留学生回国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周焱东《清末“新政”与教育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推行义务教育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新政教育变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2年8月12日,《申报》载:“考泰西各国,人才之所以胜于中国者,取士之法不同也,今中国宜仿其法,人才概取诸学堂,方可用世。”该报认为科举应被停废的立足点是
A.科举本身的历史积弊B.西方国家无科举有学校
C.推行新政,兴办学堂D.科举制度的时代局限性
2016-12-13更新 | 598次组卷 | 18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