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1910年,原本由资政院决议的云南盐斤加价和广西学堂限制外籍学生事件,被上谕交由行政衙门核查,军机大臣副署通过。资政院代表据理力争,要求“定枢臣责任”“速设责任内阁”。摄政王载沣批示“毋庸议”,奏稿被搁置。这表明,当时(     
A.立宪派民主斗争意识增强B.责任内阁的建立符合民意
C.清廷的权威地位不断强化D.军机大臣控制了朝廷大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实行“新政”,改革官制,新设商部、学部等中央机构,编练新军,倡导创办工商企业,废除科举,兴办学堂等。清末“新政”(     
A.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需求B.实现了救亡图存的根本目的
C.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D.开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024-02-0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时期译著类别
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哲学艺术其他
1850~1899年40%30%10%8%3.5%8.5%
1902~1904年10.5%21%24%25.5%11.3%7.7%
A.国人普遍树立起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民族危机加深推动对西学认识的深入
D.儒学教育再次得到当时政府大力支持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如表所示为1908年清廷颁布的《资政院章程》中的部分规定。据表可知,当时(        
第一条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新定法典及以后修订”
第十五条前条所列第一至第四各款议案,应由军机大臣或各部行政大臣先期拟定
第十六条所议法案的颁布须请旨拟夺
A.军机处仍处于权力中心B.司法独立已是大势所趋
C.传统政治影响依然较大D.政治体制改革已达共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00年,清廷宣布为光绪帝立储,即“己亥建储”。对此,民间社会反应强烈,一些地方督抚持暧昧不明的态度,列强则介入立储事务。这说明(     
A.清廷统治危机日益加剧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C.维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D.政府接受了国际外交惯例
2023-03-07更新 | 31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05年,袁世凯等人向清政府上《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称“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奏折获光绪帝诏准。


请你推测当时民众获知科举制废除的可能反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023-03-07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提出“今中国振兴国务,固宜注重普通之学,令全国之民无人不学”,并设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这说明清政府(     
A.推动了近代教育普及B.转变人才培养机制
C.传播了爱国主义思想D.固守旧式教育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04年至1910年,民族工业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276家,年均39.4家,是1898年的2.87倍;新建矿48家,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A.得益于清政府的改革B.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
C.推动了工业体系完善D.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2023-02-20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据统计,1899年,清廷的财政收入约为8000余万两白银,到了1908年达到2亿3千万。这一增长与下列哪一史实有关(     
A.政府提倡使用国货B.洋务企业的创办
C.清末新政奖励实业D.列强侵华的放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五代以来,战乱频仍,官学普遍废弛。 北宋初年,朝廷仍然忙于统一战争,没有余力兴办教育。士子如欲求学问道,多依靠私人教育。下表是据各种地方志统计的各省新建书院数量:

地区数量地区数量地区数量
直隶3所江苏4所安徽4所
河南5所浙江4所湖北3所
陕西1所福建3所湖南8所
山西1所江西23所广东4所
山东4所安徽4所四川4所

——摘编自白新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

材料二清末学堂在横向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普通的大学堂(含分科大学)、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二是优级师范学堂和初级师范学堂;三是专习专科知识的高等学堂、中等学堂和初等出中等学堂。除此之外,还有进士馆、仕学馆和蒙养院等。从纵向上看,可分为五级:初级学堂、中等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通儒院。1901年清廷颁行了《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由学堂考试合格之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奖励。1903 年张之洞等人遵旨重订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进一步明确了学堂毕业生选官的基本原则。科举被停废后,学堂选官制度遂成为清末选官的“正途”。

——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书院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学堂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