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21-22高三上·江西抚州·阶段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新权威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萧功秦在评价清末新政时特别强调废科举的影响。他认为科举制是以儒家的政治标准和价值来选拔人才、凝聚人心和构成获取地位、名望和权力的基本途径。科举制的废止,使国家丧失了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更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与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1905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因此废科举划时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辛亥革命。

——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等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6-12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8专题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94-1919)(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的最初十年(1901-1911年),是清王朝的最后十年,立宪派是此时期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对当时中国的政局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他们是出身于旧科举制度下的士绅阶级,多数曾是政府官员,他们中不乏受过新式教育甚至留学日本。革命前,立宪派利用自己掌握的论坛和团体抨击清朝专制统治,鼓吹立宪政治并发起请愿运动: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立宪派弃清廷而投向革命的行列,大减轻了革命的阻力;不久之后,因与革命派政治理念的迥异,又因革命派对其怀有本能的排斥,背离了革命,并扶持袁世凯上台,破坏民主共和。立宪派之所以有如此的双重选择,是因为他们有着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即保守与进取并存。

——摘编自杨阳《评析立宪派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双重作用》

材料二   194856日,在港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联名通电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中提出的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并就召开新政协的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新政协应由共产党负责召集,新民主主义理论为制定共同纲领的指导思想等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各民主党派代表参加了新政协筹备的全过程,并出席194992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共同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文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全体委员。各民主党派成员占第一届政协代表的百分之三十。中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历史展开了崭新的篇章。

——摘编自陈志远《中国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历史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为什么立宪派在民主革命中存在保守与进取的矛盾心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为什么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过程中走上了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以来中国民主革命最终胜利向我们昭示了什么道理?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2022-03-08更新 | 21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7讲 评析、评述类材料解析题-【提分宝典】2021年高考历史材料题按设问分类研究
21-22高三上·山西阳泉·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知识阶层在完善社会治理和推进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材料一   汉承秦制,汉初的国家教育以官吏的职业培训为主。在社会逐渐安定后,民间学者一点点活跃起来了,王朝上也陆续设置了诸子百家博士和儒经博士。在儒经所载“先王之制”和儒者的社会蓝图中,学校乃是统治者崇德兴化的重要设施;深厚的古代礼乐文明和战国“百家争鸣”的辉煌文化成就,同样构成了振兴文教的动力。汉文帝时贾山请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关键的转变发生在汉武帝的时候,著名的儒家大师董仲舒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于是皇帝有“其令礼官劝学”之诏。太学制度的建立是孔子私学以来,中国教育史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太学甫建立,就制定了博士弟子的年终考试制度。通过了考试的人,朝廷授为文学掌故,考在高等者可以进而补为郎中。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19014月,清政府就如何最好地革新现存的政府体制、行政程序、人民生活、教育方法、军事组织和财政体制,开始了一场在内容上与1898年的改革几乎雷同的改革。这次改革从1901年开始至1905年结束,其中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主要有:由使节征召留学生回国供职(19016月);规定1902年开始在各省和大城市考试中以时事策论取代“八股文”(19018月);命令改省级书院为分科大学堂,府州级书院为中等学堂,县级书院为初等学堂,课程包括儒家“四书”“五经”、中国历史,还有西方政治研究(19019月);命令各省当局挑选学生出国留学(19019月,190210月);命令翰林编修和进士功名持有者到京师大学堂各科学习(190212月);废除科举考试(19058月);成立学部(190512月)等。由于慈禧太后缺乏诚意,再加上督办政务处基本由满族人荣禄控制,使这场改革前景黯淡,终于被辛亥革命的潮流席卷而去。

——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国家教育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教育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教育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2021-02-06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热点06文化自信与传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1年1月29日,流亡西安的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变法”上谕,宣布要进行变法,实施新政,并号召有关大员发言参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新政诏”

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久,……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康逆之讲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

……

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须议更张。着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内悉条议以闻,再行上禀慈谟,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丁未(初十)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新政诏”进行评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