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张之洞等人在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声明:“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稗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论其智识,练其艺能。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清末教育改革立足于统治秩序
B.当时的教育正处于转型之中
C.改革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D.改革培养了大量的新型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俄国,给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动。朝野上下普遍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与国家政体联系在一起,认为日本以立宪而胜,俄国以专制而败,“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非小国能战胜于大国,实立宪能战胜于专制”。据此可以推知
A.清政府酝酿实行政治改革
B.君主立宪制是最适合中国的政体
C.证明当时沙俄与清政府同等落后
D.直接导致了俄国“二月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自宋之后,到明清两代的数百年间,王安石是政治史上的“失踪者”,晚清时王安石突然成为政治热点人物。王安石的“复活”,主要反映了
A.王安石个人品德
B.晚清的国家境遇
C.清朝需要王安石
D.世界的主流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根据下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出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这最能反映当时
表: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
学堂种类出身
第一级分科大学(含通儒院)进士
第二级高等学堂、政法学堂、高等实业学堂、优级师范学堂举人
第三级中等实业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等贡生(优、拔、岁等)
第四级高等小学堂廪生、增生、附生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西学东渐的逐渐深化
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2019-05-19更新 | 375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18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
A.清朝统治陷入危机
B.君主立宪制已确立
C.专制色彩依然浓厚
D.民主政治取得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C.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D.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2019-01-30更新 | 93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届广东阳东一中、广雅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的中国•政坛风云卷》认为:新政“某些措施已触动清朝统治的根本,如政治上宣布预备立宪,在中央设资政院,在各省设咨议局”。这反映出,新政
A.使中国出现民主社会的雏形B.促使中国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C.促使民主革命时机日益成熟D.导致清王朝统治的名存实亡
8 . 1910年5月,有读者向汉口的《东方时报》投书批评新政:“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棉花、谷物、食油、燃料、牛,不管什么——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东方杂志》也发表文章称,“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由此可以推断
A.新政没有取得实际成效
B.新政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C.新政措施缺乏时代性及民众支持
D.清政府假改革真独裁的真实面目被揭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
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
2018-05-18更新 | 755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8周文综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