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8年清政府开始仿西方民法典编修《大清民律草案》,至1910年正式脱稿完成。由于礼部以及礼教派人士“认为民律草案内容丧失亲权太甚,以维护民情风俗为由,将力争之。”从而陷入“礼法之争”。直至清朝覆亡,该律也未能核定颁布。这反映当时中国(       
A.民主革命力量薄弱B.近代化进程艰难
C.闭关锁国思想严重D.半殖民化更严重
2022-04-22更新 | 521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1910年,立宪派掀起三次规模巨大的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均未成功。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下列关于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际是一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B.缓和了矛盾,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C.立宪派离心,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D.客观上启发了广大民众的民主觉悟
3 . “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但是与现代化的方法相反,它是将‘现代’服务于‘传统’,让‘现代’向‘传统’过渡,因此是‘反现代化’。”以上论断适用于评价
A.戊戌政变B.义和团运动C.预备立宪D.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为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决议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这表明
A.辛亥革命推动民主建设B.中央集权开始受到冲击
C.清末新政探索政治改革D.基层直接民主不断深化
2022-04-19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D.中华民国时期
2019-01-30更新 | 1590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北京卷)
6 . 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  )
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B.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
C.形成了实业救国的高潮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
2019-12-06更新 | 1185次组卷 | 38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5月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到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广西设有学堂及教育处所1328个;云南设有学堂及教育处所1944个;贵州设有学堂及教育处所182个;新疆设有学堂及教育处所462个。此举意在
A.突破华夷之辨局限B.缓解朝廷统治危机
C.解决边境忧患问题D.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8 . 1905年,四川总督锡良向清廷奏请设置川滇边务大臣,称:“川滇边藏,声气相通,联为一致,一劳永逸,此西南之计也。”这一建议
A.表明清廷边疆治理的全面进步B.凸显了地方督抚尾大不掉之势
C.有利于通过联防强化边疆稳定D.激化了西南各省官僚间的矛盾
2022-06-02更新 | 238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A.政治变革渐为晚清社会风潮B.戊戌变法不断深入发展
C.清末新政得到社会广泛支持D.民主革命形成社会共识
10 .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设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统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推进国防近代化B.晚清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C.清政府国家观念逐渐提升D.海防意识受到政府重视
2022-07-12更新 | 462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