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9年,革命气氛至为消沉,梁启超曾欣慰地说:“数年前革命之说遍天下,自预备立宪之诏既颁,乃如汤沃雪。夫一诏安能有此奇效?希望心有所寄,则民气不期靖而自靖。”材料表明
A.辛亥革命缺乏应有的群众基础B.维新改良再一次成为社会主流
C.梁启超始终坚持走改良的道路D.部分仁人志士热衷于立宪改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017-08-04更新 | 3363次组卷 | 86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与改革(重点练)
3 . 雷海宗在其《国史纲要》中写道:“帝制先取消了科举,象征传统文化大崩溃的开始;然后帝制自己也被取消,象征传统制度大崩溃的开始。”与两个大崩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C.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D.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2年8月12日,《申报》载:“考泰西各国,人才之所以胜于中国者,取士之法不同也,今中国宜仿其法,人才概取诸学堂,方可用世。”该报认为科举应被停废的立足点是
A.科举本身的历史积弊B.西方国家无科举有学校
C.推行新政,兴办学堂D.科举制度的时代局限性
2016-12-13更新 | 598次组卷 | 18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基础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费正清说:“(清末新政)在农村中,群众对于现代化的反应,常常是强烈的反对。新政要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加重了捐税,而且在给农民一点利益以前通常是先搜刮他们一通。”这反映了
A.农民反对现代化B.清末新政已失败C.农民没有获得感D.清末吏治最腐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政府曾颁布一重要历史文献,其中有如下内容:“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下列判断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A.颁布时间应该是维新变法时期
B.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
C.这一文献出台应遭到慈禧集团的强烈反对
D.这是带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的宪法性文件
9 .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所说的“新观念”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体西用C.立宪代议D.三民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6年,清政府成立税务处,计划并入度支部(即原来的户部);并将原隶属于外务部的海关总税务司移交税务处管辖。清政府还声明不会改变海关内部制度。此举反映出清政府试图(     
A.从列强手中收回海关管理权
B.摆脱列强对财政命脉的操控
C.排除总税务司干预外交事务
D.改变屈辱的半殖民地的境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