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  )
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B.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
C.形成了实业救国的高潮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
2019-12-06更新 | 1189次组卷 | 38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作业)
2 . 据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统计:1906至1912年间,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数量和入学学生人数均骤增近三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
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意识
B.选官制度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
C.民主革命浪潮推动了思想解放
D.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019-11-12更新 | 668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练习)-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1907年《时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有关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漫画《舆论》。画中左上角的葫芦里分别装的是“专制”、“立宪”,落款为依样。画中老人口呼“立宪”,胸藏“专制”该漫画意在说明
A.清政府无视群众民主政治的要求B.内忧外患迫使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预备立宪使清政府陷入孤立境地D.国人看到了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根据下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出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这最能反映当时
表: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
学堂种类出身
第一级分科大学(含通儒院)进士
第二级高等学堂、政法学堂、高等实业学堂、优级师范学堂举人
第三级中等实业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等贡生(优、拔、岁等)
第四级高等小学堂廪生、增生、附生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西学东渐的逐渐深化
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2019-05-19更新 | 37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课时专项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3年,山西士子刘大鹏参加在开封举行的会试时,看到京、沪等地书商云集于此,出售各类时务书籍,凡会试者皆争相购买,以备考场中查对新法。这表明
A.科举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B.出版行业善于抓住商机
C.国家对新式人才的需求
D.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兴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当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清政府逐渐失去了对乡村社会教化主体的控制,使得乡村社会的教化呈现出一种空前的失范状态,地方社会对中央的向心力于是逐步消失殆尽。据此,当时乡村教化结构的变化
A.最终使得科举制迅速瓦解
B.表明清朝中央集权开始丧失
C.直接导致清政府走向灭亡
D.凸显了晚清政治结构的变化
2019-04-01更新 | 789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项专练(选择性必修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
A.清朝统治陷入危机
B.君主立宪制已确立
C.专制色彩依然浓厚
D.民主政治取得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
2019-01-30更新 | 1761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18课 辛亥革命-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D.中华民国时期
2019-01-30更新 | 1593次组卷 | 28卷引用:第18课 辛亥革命-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轨道。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
A.清末新政的失败
B.国内矛盾的激化
C.黄花岗起义爆发
D.革命党人的妥协
2019-01-01更新 | 429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课堂好题精炼(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