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清末新政期间,不仅先进的知识分子,其他社会阶层如工人、商人、新军以及部分开明官僚都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参与或者卷入其中,并形成两大社会集团,革命派和立宪派。他们所具有的巨大社会影响共同构成对清政府的极大压力和威胁。这一史实表明清末新政
A.树立了资产阶级领导地位B.客观上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
C.动摇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D.革新了社会政治体制及其运作方式
2 . 1901年到1909年,清政府进行了“新政”。“新政”期间新办59117所学堂,在校生超过160万,培养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1902年至1910年新建厂矿企业约330多家,是1901年之前20年的两倍多;军事改革编练了一支具有现代化装备和素养的军队。依据材料,有关清末“新政”说法正确的是(  )
A.就是一场政治的骗局B.延缓了清王朝灭亡的命运
C.培植了新的社会力量D.实现了社会改良的目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清末“新政”期间,清廷颁布了《商律》,随后在各地出现了一些新型商会,这类新式商人团体明显打破了传统工商业“行帮壁垒”森严的弊端。新型商会的出现
A.增强了商人的国家民族意识B.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C.突破了官府重农抑商的限制D.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4 . 清末,面对形势需要,清廷内部立宪呼声日益高涨。主张改革科举的荣禄、刘坤一等人受到赏识和提拔。1905年,清廷同意袁世凯等人“立停科举”“推广学校”的奏请。这说明(     )
A.新政急需新式人才B.君主立宪是时代趋势
C.教育改革成为时代共识D.西方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并没有使人民更加趋向于它,而使社会更加远离王权,更加疏远它了,成为它的对立物,包括它培养的新军,培养的学生,都成为它的对立物了”。这说明清末新政
A.是一场由清政府主导的骗局B.遏制了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
C.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
6 . 据统计, 新学堂从1904年的122所增长到1909年的52348所;学生数目由1905年前的28838 (不含军事、教会学堂)增至1909年的1638844,这一增长
A.旨在顺应近代经济工业化潮流B.确立了新型的近代教自体制
C.为新文化运动储备了知识阶层D.奠定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近代中国某法律文献中提出:“谨按君主立宪政体,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总揽,而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此法律文献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D.袁世凯统治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面的这幅题为《废员之希望》漫画,发表于1908——1911年间的清朝末年。它反映了
A.清末被淘汰官员的希望B.清廷卖官鬻爵贪腐严重
C.清政府借机搜刮民脂民膏D.清末新政的实施
2020-08-07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项专练(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2课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末“新政”期间,清廷制订颁布了《商律》,随后在当地由不同籍贯和不同行业的商人组成的新型商会出现,这类新式商人团体明显打破了传统工商业“行帮壁垒”森严的弊端。据此推知这一现象
A.使清末商人的国家民族意识增强B.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推动了商会联动机制的政治化D.导致晚清政府的商业政策转变
2020-07-23更新 | 594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项专练(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2课时)
10 . 下表序号后史实或结论表达错误的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①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保卫传统体制,在造船制炮等方面吸收西方科技。
②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维新派希望实行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八国联军侵华③预备立宪彻底否定两千年来的政治体系
④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五四运动知识阶级全部革面洗心,改革及于文化与思想。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