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1年初,清廷发布诏书规定“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诏书的发布表明教育“新政”
A.满足了新式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愿望
B.实现了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C.制定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选用标准
D.仍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传统窠臼
2022-02-16更新 | 1035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末“新政”期间,清廷制订颁布了《商律》,随后在当地由不同籍贯和不同行业的商人组成的新型商会出现,这类新式商人团体明显打破了传统工商业“行帮壁垒”森严的弊端。据此推知这一现象
A.使清末商人的国家民族意识增强B.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推动了商会联动机制的政治化D.导致晚清政府的商业政策转变
2020-07-23更新 | 592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07年9月的漫画《实行立宪》,漫画的构图以唱片机和人耳为主题。下图是作者风夫的画外之音:“有音无形,有调无人。虽可娱人,究属愚人。其故维何,徒以虚声。”该漫画表明当时
A.光绪帝未采纳立宪主张B.民众反对西方娱乐方式
C.预备立宪实为虚张声势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 . 据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统计:1906至1912年间,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数量和入学学生人数均骤增近三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
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意识
B.选官制度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
C.民主革命浪潮推动了思想解放
D.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019-11-12更新 | 667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提升了清政府的治国能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条件
2021-02-04更新 | 380次组卷 | 2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
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
2018-05-18更新 | 753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统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1年,清政府谕令自1902年起各省科举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
2022-12-23更新 | 213次组卷 | 62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同盟会发动的多次起义常因经费和器械没到位而失败。而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却能利用湖北的大量财政存款和汉阳兵工厂的军火坚持到清王朝大势已去。据此分析,武昌起义的成功应得益于
A.湖北革命军奋勇作战B.同盟会准备工作到位
C.洋务派官僚参与革命D.晚清改革的客观推动
2020-04-09更新 | 330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七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9 . 1904年,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亲自撰写《学堂歌》(如图),并制定较为规范的诵读仪式,据此可见他
A.阐明了“中体西用”的主张B.强调了发展教育的价值导向
C.摆脱了儒学正统思想的束缚D.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1年8月,清政府规定乡会试分三场进行,分别考中国政治史事论、各国政治艺学策、四书五经。作出这一规定,说明清政府是为了
A.实行君主立宪B.大力引进西学
C.挽救统治危机D.实践维新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