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初期,留学生通过归国考试获得功名,或进入清朝翰林院等学术机构,或进入各级行政机关。这样,一批不见经传的留学生迅速崭露头角,被推上了社会大舞台,成为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阅读如下1905—1911年留学生获得翰林、进士、举人人数统计图。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A.留学生成为政府中坚力量B.清朝统治危机得到缓解
C.彻底改变了政府官员结构D.政府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0年,清政府在北京筹建议会性质的中央机构资政院,由钦定议员一百名和民选议员一百名组成,钦选议员由皇亲宗族,王公世爵,各部衙门官员组成,但由于缺乏宪政知识,这部分人在资政院中多无所作为,而民选议员多为立宪派,一度左右资政院,由此可见资议院的出现
A.反映了民主共和已是大势所趋B.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彻底暴露了清末新政的虚伪性D.使得立宪派获得了政治主导权
2021-12-19更新 | 64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广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6年,张之洞主持赎回粤汉路权后,粤总商会认股180余万股,随后认股者源源不断,完成了粤汉铁路的商办。这说明该地区
A.成为了列强侵华的重心B.民众爱国意识的高涨
C.自然经济解体速度较快D.走出华夷之辨的禁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末新政时期,政府推行了边疆治理改革,如将东北地区改设行省,祛除其"满洲故地"的种族属性,对内渗透中央权力,对外与日俄争国家主权。该措施从侧面反映出
A.边疆治理的强化B.边疆地区国家认同有所加强
C.边疆危机的严重D.边疆地区近代化事业的推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03年成立的清廷商部先后颁布了《商人通律》9条,《公司律》131条,以及《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破产律》《铁路简明章程》《矿务暂行章程》和《试办银行章程》等。这些法令条例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B.列强强化对中国的控制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民主革命运动持续高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4年,清政府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1911年,清政府召开学部中央教育会议,正式将“官音”定名为“国语”,并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这些举措
A.顺应了强化君权的趋势B.根源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C.缓解了尖锐的社会矛盾D.有利于加强民族的认同
2021-11-01更新 | 834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2月一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2021-06-08更新 | 8775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光绪帝1898年颁布上谕称:“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着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酌核办理。惟须祥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这表明当时
A.意在以自主开放来应对侵略B.吸取庚子事变教训,实施新政
C.力行改革来推进中国近代化D.全面推行开放,维护国家主权
2021-05-28更新 | 446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5-1907年,北京出现了创办阅报社的高潮,推动白话报和白话文走向街头、寺庙和茶馆。阅报社大都由官宦子弟或旗人创办,部分旗人在茶馆免费讲解内外局势,宣传国民意识,一些宗室子弟也积极参与其中。这反映出
A.变革成为时代发展潮流B.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C.清末新政促进民族融合D.政府主导社会生活近代化
2021-05-22更新 | 46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番禺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国历代王朝宁愿采用卖官鬻爵、增加捐税等办法应对财政困难也不愿借债。但19世纪50年代以来,清政府却大举外债,光绪帝还成立“借款委员会”专职借债,并于1898年首次以国家名义对内发行债券——昭信股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内忧外患促使财政体制更新B.朝廷重视澄清吏治轻省赋税
C.社会转型推动经济结构变动D.清政府突破了中体西用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