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7世纪的科学革命对欧洲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1700年英格兰精英人物初始兴趣的转移(部分)(单位:百分比)

初始兴趣分类年份
1601〜16251626〜16501651〜16751676〜1700
牧师37.230.119.513.2
律师25.325.827.821.0
科学家12.828.231.427.6

——摘编自宋琳《科学社会学》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思想家培根从人类理性出发的科学分类体系

人类能力知识部类门类学科
记忆能力记忆的科学史学
想象能力想象的科学艺术与诗歌
判断能力判断的科学哲学自然学形而上学(终极原因)物理学(物质运动)机械学、化学技术、纯教学、几何学、算术、实用教学
人类学医学、逻辑学、语言言学、伦视学、法学
神学

——摘编自席玉宝等《现代体育科学学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01一1700年英格兰精英人物初始兴趣转移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7世纪科学革命的影响。
2022-04-15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等级考模拟(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简表

次数中心概况
第一次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强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例如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开创实验科学的伽利略,促进了以新天文学和实验科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第二次英国牛顿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还有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达尔文发现了进化论,拥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是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内因。
第三次法国如果意大利、英国处于科学中心的时期侧重于科学知识的积累。到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科学知识已积累到一定程度。这时重要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播﹐于是启蒙运动使科学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科学教育得以普及开来。
第四次德国哲学第一次把演化发展的观念引入人们对自然界的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注意吸取英,法科技新成就,注重科技与工业应用相结合,发明发电机.内燃机,合成染料等。
第五次美国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及缺乏传统的维系力量,文化突出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这反而确保了美国的创新能力超越其他国家;美国高等教育的开放性使它得以吸引来自全世界的智力资源﹐并大受裨益。

——摘编自张雁、严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初探》


根据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简表,概括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轨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分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科学革命,通常是指欧洲17世纪初期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一系列变革,其中尤其以天文学和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中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发展,为科学革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文艺复兴为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地理大发现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为科学革命提供了动力,如新大陆的发现就证明托勒密的地理学是错误的,远洋航行也需要更精确的航海测绘以及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和空气泵等新工具成为科学研究的动カ之一。英国皇家学会于1662年成立,专注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一些城市出现科学研究协会,形成关注科技进展和实用发明的氛围。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和普及,为机械发明创造了知识条件。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技术研发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还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顶尖人才和团队比较缺乏。科技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科技体制改革中许多重大决策的落实还没有形成合力,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统筹衔接还不够,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有待优化。

——摘编自习近平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欧洲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前我国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2021-01-3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钟表已经深刻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钟表的产生、演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092年,北宋政治家、天文学家苏颂为太史局研制了一台水运仪象台,可用于观测天体运行、演示天象变化、随天象推移而有木人自动敲钟、击鼓、摇铃、准确报时。李约瑟在深入研究水运仪象台之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我们以前关于'钟表装置······完全是14世纪早期欧洲的发明'的说法是错误的。······在中国许多世纪之前,就已有了装有另一种擒纵器的水力传动机械时钟。”

——李丹《苏颂和水运仪象台》

材料二   钟表初入欧洲的十三世纪,它完全成了当时拥有绝对强权的宗教“御用物”····悠悠钟声代表着上帝的声音,是(对农耕社会人们)作息和祈祷的指示。在黑暗的中世纪,钟,也成为教会进一步加强神权精神统治的工具。为了垄断钟表的制作技术,把人们留在黑暗和愚昧中,在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天文钟铸造完成后,大主教甚至下令将热铅灌入进钟表师的双眼。

——陈茫《走下神坛的钟表-从神本到人本的钟表发展史》

材料三 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从最初仰望教堂塔顶(大钟),到平视厅堂的座钟,再到俯首端详手心里的怀表,人与钟表相对位置的变化,再生动不过地映照出人们意识形态之变。······19世纪末,瑞士路易制表家族进行了产业改革,钟表零件的规格化实现了流水线生产、分工装配。随着产量的大幅增加,钟表在“平民化”之后,再一次完成了它的“普及化”。

——陈茫《走下神坛的钟表--从神本到人本的钟表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颂开展水运仪象台研制活动的特点,并指出其特点形成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中世纪钟表业发展不同于中国的特点,并指出这种特点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钟表“平民化”、“普及化”的原因。
2021-02-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平定边疆叛乱、收复台湾等军事斗争的需要,清朝前期十分重视西方火器技术的引进和仿造。康熙朝设内外火器营,各省设乌枪营,由满洲和蒙古兵组成。此时的火器专家戴梓发明出可连发28发的连珠火铳(机关枪的早期形制)和类似于榴弹炮的子母炮等先进火器。乾隆以后,社会比较稳定,国防科技逐渐衰落。到鸦片战争前夕,清军的火药技术依然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火炮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定,期造换制度。舰船装备性能落后,实战经验严重不足。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惊醒了国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军事自强”成为了洋务派的重要工作。清政府先后创办了.

30多个兵工厂;1866年,福州船政局的创办,标志着我国蒸汽规船建造工业的诞生:科学家龚振麟用新法铸造火炮,改进配制火药的工艺;1868年,江南制造慈局设翻译馆,其中与军事技术有关的译著还60多种200多卷;晚清政府还兴办了各种军事技术专业学堂,如1874年建立的操炮学堂等。

——据卢嘉锡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军事技术卷》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可能存在的核威胁,中共中央确定了发展核武器、导弹事业的方针。围绕“两弹一星”,1956年,毛泽东组织编制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原子核技术等6项需要率先突破的领域,触角伸向当时前沿高科技领域。中苏两国科学院、高教部门展开对口合作,相继建立了航天、航空、船舶和核工业,整顿了兵器工业。60年代以后,中国的武器装备生产开始步入自行设计、自行制造为主的新阶段。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科学家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为国防事业留下了重要的精神遗产。同一时期,新中国先后成立了原子能研究设计院等高水平研究机构,创办了军事工程学院等一批技术院校,培养了大批国防科技人才。

——摘编自刘祖爱<毛泽东与新中国国防科技基业的奠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国防科技的发展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变世界的七种元素:代表着力量又具有进攻性的铁;组成生命又释放热量的碳;折射着人类贪婪欲望的金;为世界留下影像的银;蕴藏巨大毁灭能量的铀;创造白色纯净空间的钛;以及催生互联网世界从而彻底颠覆人类生活的硅……发现元素和利用元素的历史,也是人类进步革新和贪婪疯狂的历史,在促进人类繁荣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本性,引发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

元素在人类社会的表现形式
木材、木船、纸、煤炭、冶炼、石油、天然气、烟雾、二氧化碳……
铁农具、冷兵器、蒸汽机、铁路、工厂、大楼、机器、轮船、枪、坦克……
饰品、贵金属、掠夺、货币(国际)金本位、金融体系……
饰品、贵金属、掠夺、货币(国际)银本位、摄影……
飞机、潜艇、涂料、化纤、塑料、癌症……
原子弹、核电站、放射性、医疗……
装饰、瓷器、玻璃、建筑、计算机、互联网、尘肺病……

——据【英】约翰·布朗《我们如何走到今天:改变世界的7种元素》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在上述七种元素中选择任意一种,概括其表现形式的变化,指出历史上与其相关的史事,并结合史实说明其产生的历史影响。(要求:简要概括表现形式的变化,写出至少一例与其相关的史事,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