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中共十四大上的讲话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和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观点的相同之处。
2013·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2 . 在关于现代化内涵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了①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②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③思想上的理性化、④社会生活的城市化等核心要素。以下归纳最完整的是
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6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是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之后众多科学研究学会得以建立。18世纪中期,英国每年批准专利不到300项,19世纪中期上升到4500项左右。这些专利被迅速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推动了众多行业的进步。这一时期,英国大学实行教育内容改革,把科学技术引入大学教育。与此同时,大量的英国专业技术人员到欧洲留学,技术移民尤其是熟练工也从欧洲其他地方来到英国参与工业发展。

——摘编自常娜《英国应对近代大变局的经验和启示》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1949年11月,党中央组建中国科学院,承担全国科技事业管理工作。通过构建计划引领、统筹分配、组织动员,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国建成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举国体制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任务,我国实现了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跃升。中共十四大后,运用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摘编自唐亚林、郝文强《新型举国体制:历史演变、时代特征与模式构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科技创新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演变过程,并分析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以来的科技创新管理,谈谈你的认识。
2023-03-07更新 | 249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专利制度的最早采用国之一和现代专利法的诞生国。1623年英国颁布的《垄断法》规定:“发明专利的主体限于新产品;专利权人有权在国内独占制造和使用发明的产品和方法;专利权期限在14年以下”。该法已初步具备了现代专利法的基本要素,被视为现代资本主义专利法的始祖。欧美其他国家在本国工业革命前夕,纷纷效法英国,相继建立了专利制度。1883年,欧美国家相互合作,缔结《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关工业产权(专利、商标等)保护的国际公约。

——摘编自熊英《知识产权法原理与实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理论和法律制度传入我国。1858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里首次提出建立专利制度的建议。1881年,郑观应向朝廷上书,要求给予上海织布局的机器织布工艺以10年专利,得到光绪帝的赐予,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件专利。1898年光绪帝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规定:“用新法兴办大工程者,享专利50年”。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

——摘编自任建新《回顾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合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同时,我们希望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一讲话既延续了对外商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立场,又展现出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的信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美专利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专利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变世界的七种元素:代表着力量又具有进攻性的铁;组成生命又释放热量的碳;折射着人类贪婪欲望的金;为世界留下影像的银;蕴藏巨大毁灭能量的铀;创造白色纯净空间的钛;以及催生互联网世界从而彻底颠覆人类生活的硅……发现元素和利用元素的历史,也是人类进步革新和贪婪疯狂的历史,在促进人类繁荣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本性,引发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

元素在人类社会的表现形式
木材、木船、纸、煤炭、冶炼、石油、天然气、烟雾、二氧化碳……
铁农具、冷兵器、蒸汽机、铁路、工厂、大楼、机器、轮船、枪、坦克……
饰品、贵金属、掠夺、货币(国际)金本位、金融体系……
饰品、贵金属、掠夺、货币(国际)银本位、摄影……
飞机、潜艇、涂料、化纤、塑料、癌症……
原子弹、核电站、放射性、医疗……
装饰、瓷器、玻璃、建筑、计算机、互联网、尘肺病……

——据【英】约翰·布朗《我们如何走到今天:改变世界的7种元素》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在上述七种元素中选择任意一种,概括其表现形式的变化,指出历史上与其相关的史事,并结合史实说明其产生的历史影响。(要求:简要概括表现形式的变化,写出至少一例与其相关的史事,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历史影响。)
6 . 中国曾在古代的科技文化方面为世界发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百年一度落伍了;而今,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创造又迎来新高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三   两届世界博览会中美展品对比表

时间国家代表性展品
1876年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
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2010年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最主要的发明与应用成果。这些成果传到欧洲后,在“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所列两届博览会中美展品的不同,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2010年中国展品变化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