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英国的皇家学会、法国的科学院,以及德国、荷兰、俄国等处的类似团体陆续出现,有些团体至今还存在。四百年来,学社与学会的集会,使各科学者有具体的社群,他们经常分工合作,形成课题,经过辩驳、修正、扩大,不断地融入知识的未知领域,不断地将一致的点与线连接为一致的面。这种制度化与组织化的学术合作,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如此跨国界、跨学科的规模。

——摘编自许倬云主编《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1914年,为了提倡科学、发展实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成立了中国科学社,这是中国人在美国最早成立的科学社团,他们还创办了《科学》杂志以提倡自然科学的研究。一战后,中国科学社迁回国内,他们组织年会、举办讲座、传播科学知识,逐步奠定了中国科学研究的基础。这一时期,还有1923年留日学生组织的“丙辰学社”基础上改组的中华学艺社,1932年成立的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1922年,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和北大地质系为中心成立的中国地质学会等……至19351月,由政府设立、学术团体主办、大学研究院所建立的各类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达124个,属于自然科学和工科方面的有73个。由于上述众多科学研究团体卓有成效的活动,近代科学研究的规范及体制逐渐引入,不少学术研究课题也开始与世界前沿研究同步发展,为此后由国民政府主导的国家科学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科学研究机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科学社等近代科学研究机构团体成立的背景,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2022-05-20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新高考5月练习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英国农书写作是在人口、农业、教育等方面发生变革的背景之下兴起的。据统计,16世纪有13位农业作家写作农书,而到1601年至1650年已有18位农业作家写作农书。这些作家既写作了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方至林业、渔业等在内的综合性农书,又写作了仅仅涉及农业生产某个方面的专业性农书。农书写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乡绅是农书的主要读者,对农书有较大的需求。农书再版的总次数不断增多。这些农书在一些地方充当了传播优良农业技术的媒介,推动了近代早期英国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邓绍兵《近代早期英国农书写作的兴起》

材料二   明清农书的编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明清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的“食众田家”问题,在刺激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又促进了很多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普及。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空谈心性无助于政权稳定,遂把农业生产活动当作“修齐治平”的根本。农业生产实践引发了他们编纂农书以传扬“经验农学”的愿望刻书技术的发展为农书的大量刊刻创造了条件。明清农书的数量可观、内容广博,涵盖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反映了我国古代农学的成就。

——摘编自林霞《明清农书的创作特点及其影响情况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农书写作的特点及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农书编纂呈现出繁荣景象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外农书创作的历史启示。
2022-03-1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农业问题一直是个民生问题,农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粮食亩产量达到91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614.8市斤,全国耕地面积有2.3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达到94%,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学。清政府在直隶、山东、山西等地开始建立农事试验场。这些试验场从美国、日本分别购进了几十种新式农机具,就场试验。但是这些新式农机具使用的还不是机械动力,仍旧是人力和畜力,而且也没有推广到其他地方。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就开始在各州投资兴建专门的农业试验站,到了19世纪末期,美国从联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私人农业技术研究团体或机构。各级部门经常举行各种学术会议,讨论方法、交流经验、推广成果,将新的科研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步加快了,如皮特式打谷机、小麦播种机、玉米种植机等各类新型农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到1910年,美国已陆续研发出各种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农业机械,向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迈进。

——刘鹏《浅析19世纪美国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国农业机械化状况不同的原因,并谈谈其对当今中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