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问题与人口迁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持续数十年的长期战乱造成了四川人口的锐减。战乱之中,瘟疫流行,内江瘟疫大作,人皆徙散,数百里无烟。加上饥馑频仍,大早大饥大疫,人自相食,存者万分之一。清初四川人口的锐减,不但造成了四川经济文化惊人的萧条,给四川居民的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而且对于清政府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四川历来是天府之国,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区,是中央政府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区之一,同时四川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历代必争、必守之地。清前期大规模的移民实川运动,揭幕于康熙年间,一直持续到乾隆时期,长达1个世纪。移民入川的人口,据统计,仅以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四川总人口为基数,直接入川的移民就达100多万人,大大超过了四川的土著人口。

——摘编自赖悦《清代移民与四川经济文化的变迁》

材料二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或宣布愿做美国公民的人,只需交纳10美元手续费就可获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在开发西部中,美国首先大力发展铁路,先后修成5条平行的东西大干线和若干南北干线。到1890年,美国已拥有全世界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一,铁路线将全美各州的主要城市乡村联结起来。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地区的征税就高于南部、西部和山地诸州等经济落后地区,为鼓励资本向欠发达地区流动,联邦政府扩大州和地方政府的税收豁免权。联邦政府还实行灵活的金融,援助欠发达地区的资金首先投向教育和培训事业,联邦政府的教育支出主要拨给欠发达地区。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西部开发的管理工作,先后成立了地区再开发署和经济开发署等专门机构,并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文件,这些法律使落后地区的援助和开发有了稳定可靠的保障。

——摘编自张深溪《美国开发西部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期大规模的移民实川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前期大规模移民实体运动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开发西部采取的主要措施。
2022-01-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卷(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已占领美洲大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以后欧洲白人继续移入,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后来形成了布尔人,即今天南非的阿非利堪人。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发韧于新航路开辟时期,迁延久远的大移民,包括自愿移民和强迫移民,深刻地改变了美洲、大洋洲、南非的人种、民族结构,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世界,客观上推进了全世界的物质和人文大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文化的融合。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族群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2021-11-1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统治者对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和推行的政治经济措施,为人口增长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证。统治者为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采取了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措施;生产力的大发展和高产农作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以及清前中期既无内敌又无外患的空前政治一统与社会的稳定和平,这一切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高峰。然而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剩余人口,与土地的有限承载力形成尖锐的矛盾。土地的有限承载力伴随着农业发展的“内卷化”现象,农业人口呈现出极度贫困化,致使一向安土重迁的农民为了生存而被迫走向充满荆棘与坎坷的迁移之路。

——据陈辉《鸦片战争前清朝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探讨》整理

材料二 1923年之后几年各省开往东北三省的移民人数几乎是逐年增加,这种情况直至九一八事变后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也还有过回升趋势,这完全是人们为了躲避战乱而开始流往战争后方的内地,这仍然足以说明当时移民潮的汹涌与狂热。这种大型农村人口流动致使东北等边疆土地得到开垦,工商业得以发展,社会资源被广泛利用。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通商口岸开放,商品与资本输出的辐射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国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密切相关的,而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人口迁入造成的。城市移民主要发生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沿海、沿江及铁路沿线地区,这促使了关内外大规模区域性人口流动和人口城市化运动的加速。

——据徐德莉《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乾盛世时期人口增加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路径,并作简要评价。
20-21高三上·福建福州·期中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公元年代世界人口中国人口估计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最高估计数最低估计数
1
700
1100
1400
1600
1700
1800
3.27亿
2.07亿
3.20亿
3.74亿
5.79亿
6.79亿
11.24亿
1.70亿
   
3.01亿
3.50亿
5.45亿
6.10亿
8.14亿
0.60亿
0.58亿
1.00亿
0.75亿
2.00亿
1.50亿
3.40亿
18.35%—35.29%
27.05%
31.25%—33.22%
20.05%—21.43%
34.54%—36.70%
22.09%—24.59%
30.25%—41.77%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长的经济因素。
2021-10-13更新 | 337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专题01唯物史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上层阶级的商人和贵族能够轻松地在欧洲大部分地区活动。只有穷人和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之上,并且在外出时需要通行文书。对外护照就是一封王室信件,是授予大贵族、教士和其他王室保护者的一种恩惠。19世纪,对革命的恐惧刺激着护照办事机关的发展。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所导致的恐慌使各国政府努力把护照制度推广到普通百姓。但是,也有一种对国内迁移和国际移民普遍放松控制的趋向。正是在19世纪后期,由于担心劳动力流动引起的后果,政府对跨国界的迁移施加了更进一步的严格控制。

——摘编自夏继果《全球史读本》

材料二   同期亚洲地区也经历了一个相似的过程。在印度,护照制度的扩张已涵盖普通商人和旅行者。这首先是欧洲公司实施垄断的结果,这些欧洲人之间因竞争而互相嫉妒。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谨慎地记下其领地上所有来自外国的欧洲人。唯恐他们创建有竞争力的商业公司。亚洲国家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垄断帝国主义,制定了自己的对策,把外国商人和相关人员限制在特定的地点,并控制本国臣民与他们的关系。1819世纪中国的国家贸易公司一公行(Cohong)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例证。在广州,所有外国人都需得到上家商人的委派。

——摘编自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19世纪欧洲护照制度演变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18~19世纪欧洲、亚洲护照制度演变的不同点。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评护照制度与移民运动的关系。
6 . 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截至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到585.71万人,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海外留学生归国人数呈增长趋势。

——摘编自《移民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7 . 在中国古代,人口数量的增减一直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提取如图信息,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并对影响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相关因素做出合理解释。
8 . 【新中国的人口迁移】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从初期的几百万到上千万乃至过亿。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高达2.47亿。人口流动多从农村流向城镇,城镇之间的人口.流动也不断增加,如2010年省际流动人口的近20%来自城镇,省内流动人口的近46%来自城镇。80年代,省际流动人口的流入地主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90年代后,东部沿海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大幅度上升。2000年~2010年期间太原、武汉、西安、郑州、合肥等中西部城市省内流动规模和比重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80年代流动人口中小学学历占比接近40%。90年代,初中学历占比上升为第一。2010年以来,流动人口中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都有明显上升。

——摘编自王桂新《新中国人口迁移70年:机制、过程与发展》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的任一时间段,概括其迁移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1-07-08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早期,英国 厂对于失去土地的“自由劳动者”并没有吸引力,工作条件恶劣、工资低、工作时间长等使农民宁愿乞讨或等待政府救济而不愿到工厂做工。工业革命中后期,在工人阶级的斗争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保证工资、普及中学教育等,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相对容易。19世纪上半叶,英国离开土地的农民每10年为20余万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工厂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多,而非农业部门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兴起,拓宽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领域。由于失地农民的压力,英国政府主张将有劳动能力的贫民移民海外,1846-1850年英国每年向殖民地移民19.9万人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时间人口迁移方向人数(万)目的
19501969年底上海外迁137.73支援外地建设
49541956年底黑龙江北大荒37垦荒
19541957年底新疆建设兵团31屯垦戍边

——整理自赵入坤《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的人口流动与管理》

材料三1990年代开始,中共中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教育部先后设立了多项基金和奖励计划,先后资助或支持了两万多名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教育与西部地区建立实质性合作机制,先后组织归国留学生赴西部从事学术、科研与创业活动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国政府大力投资和鼓励高新技术的发展,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一大批中国企业迅速崛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精英回国发展。至2018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达5194万人,创历史新高

——摘编自吴瑞君、陈程《我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趋势及引才政策创新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近代人口迁移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90年代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作用。
2021-07-02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欧国家争相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印第安人大批死亡。欧洲殖民者掳掠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欧洲人因各种原因也大批远涉重洋,到达美洲。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以及金矿的发现,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不断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生齿日重,地狭人稠”。郑和下西洋之后,东南沿海民众不断前往东南亚、印度洋一带谋生,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19世纪,东南亚锡矿的开发,橡胶园的开辟,北美、澳洲、南非的金矿开采和铁路建设,南美洲种植园的拓展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力。19世纪30年代,由英国殖民统治者组织首批印度“契约劳工”到达海外,此后,印度人大规模前往海外。1860年,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形成了前往美洲及大洋洲的“苦力贸易”。19世纪末,拉美国家鼓励外国移民进入,日本地少人多,很多人为改变命运移民拉美。

材料二   16-20世纪世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路线图



(1)读如图,分别指出欧洲与亚洲人口跨地域转移到哪些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亚人口转移不同方向的历史原因。
2021-06-14更新 | 83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