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材料   唐代在继承历代教育经验基础上,学校设置方面有许多创新。中央国子监下设六学:国子监收高官子孙,太学收中级官员子孙,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收低级官员子弟及百姓。各地方设州县学、医学、玄学等。唐初级私学有家学、私塾和乡村学校,以蒙学教育为主;寺院读书和私人讲学则以科考内容为主,属于高级教育。唐初规定教材是《五经正义》(即《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后演变成九经。各级学校考试分旬试、岁试和毕业试;常规的休假有旬假、田假和授衣假等。教育的繁荣吸引到日本、新罗、渤海等留学生,逐步形成了围绕大唐的“中华文化圈”,唐教育思想多元化为宋明理学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唐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学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学制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国家间的对立与竞争刺激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受洛克、亚当·斯密等人“建立工业学校、劳动学校”,卢梭“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装斯泰洛齐“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的劳作教育”等思想的影响,1905年前后,德国“职业学校之父”凯兴斯泰纳提出:“我们必须站得高一点去领悟职业教育,使公民不致消失在工人、学者、艺术家、虔诚的教徒、农夫之中……一个在任何职业中能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国家成功的人才是有用的国家公民”。为此,他倡导组建新的国家学校——劳作学校,将劳作活动作为独立的教学科目,大量减少读、写、算、文学语言等课程,尽量多地安排手工劳作课。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实际训练,逐步形成了德国学校与企业结合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雏形。

——据庞世俊《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述评》

材料二   一战期间,倡导“教育救国”的黄炎培对美国等国进行了长达3年的教育考察。1917年回国后,他鉴于之前的实业教育“非教以农工商也,乃教其读农工商之书耳”,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他主张职业教育要为个人“谋生和服务社会”,以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通过中西文明的比较,他认为,“劳工神圣是吾人良心的主张”,于是“下决心为大多数贫民谋幸福”,倡导“把一乡村的改进,做全国改进的起点”。受其推动,民国初年职业教育走向了平民化。

——据钱民辉《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职业教育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凯兴斯泰纳相比,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不同,并分析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