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7年,怀特布雷特向议会提交用公款资助建立国民教育的提案,虽然该提案未获通过,但却推动了自愿为国家提供普及初等教育社团的建立。1830年,辉格党上台,贵族被迫与正在兴起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分享权力。1832年,议会改革议案扩大了选举权。1833年,在舆论压力下,议会终于通过2万英镑的教育拨款,1839年该项拨款增至3万英镑,并成立了“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英国第一个国家监督和管理教育的机构。1858年,教育委员会设立教育行政部,加强对民众教育的管理。1862年,议会通过教育修正案,教育投入被纳入正常的以征税为保障的立法轨道。1880年,英国实施小学义务教育法。

——摘编自谢天冰《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共创办各类学堂37所,其中外语学堂8所,专门技术学堂11所,军事技术学堂18所。从时间上看,19世纪70年代以前,洋务教育以办外语学堂为主,七八十年代,洋务教育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有技术、军事、医学、工程学、矿学、电学等。甲午战争后,清朝创办的学堂已开始注意学堂的不同等级之分,如天津中西学堂、南洋公学,苏州、无锡等地出现的三等公学堂,一个较完整的学制系统已经形成。到1901年,逐渐出现了门类明确的小学、中学、大学堂和女塾,学堂逐渐走向系统化。这一时期,清朝还创办了大量的农业类、商业类学堂,学堂的门类更加广泛。举凡工、商、农、桑、矿、声、医、化、光、电、格致各目均有学堂,近代教育趋向系统化。

——摘编自张雪蓉《论洋务时期的教育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近代教育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意义。

2 . 材料   吴贻芳(18931985年),曾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23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办学经费完全依赖外国教会,她重新解释了校训“厚生”的含义,强调“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帮助他人和社会”。她改变了“三从四德”的女子教育内容,制定了严格的考试招生制度及学籍管理规定,同时,又实行弹性学分制。抗战时期,吴贻芳以“努力读书,后援抗日”为教育宗旨,增设了家政、儿童福利和社会系等社会服务类专业。她坚持教育应着眼于人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综合性,主张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她认为学校不仅应关心学生的学业长进,而且也要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付出全方位的关怀。她说人格教育的实现,学校尤其应当注重慎微的陶冶,才能使学生整个的人生有良好的发展。她平时能够以身作则,小到日常言谈举止,大到国家使命,都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摘编自詹丽萍《吴贻芳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吴贻芳的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吴贻芳教育思想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礼记》载,西周“大夫七十而致事(仕)”。秦汉以降,官吏可以通过见功与赏、因能授官而入仕,告老还乡、因病乞退的致仕制度也逐渐发展起来。唐时已有“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等规定。明洪武十三年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依清制,凡文官六十岁令致仕;武官则官职愈低,致仕愈早。综观历朝,官员愤而致仕者有之,退而复用者有之,圣意强留者有之,贪墨恋栈者亦有之。

——摘编自沈星棣《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

材料二 民国时期,从北京政府的《文官恤金令》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吏恤金条例》《公务员退休法》等,公务员退休的相关法规条例陆续出台。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公布《学校职教员养老金及恤金条例》;1944年,为解决覆盖面过小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修正并颁布《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然而,民国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经济的衰败也使国家财政捉襟见肘,退休金常难以兑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使用于过去有退休金的机关,铁路、海关、邮局等单位的职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退休制度由此发轫。

——摘编自柯龙山《民国时期公务员退休制度探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的退休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退休制度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部分武官入仕简表

人物介绍入仕途径
契苾何力,原为铁勒族契苾部可汗。
率部归顺唐朝,授左领军卫将军,贞观九年(635年)讨吐谷浑于赦水川,贞观十四年为葱山道副大总管,与讨高昌,平之。
张万福,以父祖业儒皆不达,不喜为书生,年十七八,转学骑射。从军辽东有功,为将而还。大历三年(768年),为和州刺史,行营防御使。
薛平,唐朝名将薛仁贵曾孙,其父薛嵩曾官拜相卫洛邢等州节度使,封高平郡王。少以门荫为磁州刺史。王师讨蔡,数战有功。进检校司徒,更封韩召拜太子太保。

——摘编自《旧唐书》《新唐书》

材料二   从留学生当中遴选官吏是清末“新政”的重要举措。1901年上谕称:留学生“如果学成得有优等凭照回华,准照派出洋学生一体考验奖励,均候旨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各项出身,以备任用,而资鼓舞”。1908年奏行《游学毕业生廷试录用章程》,提出“东西国之医科、工科、格致科、农科大学毕业生及各项高等实业学堂毕业者,往往以科学见长,不工文字。此项学生准其仅作科学论说一篇,不必兼作经义”。1909年,规定对留日归来的学生须加试日文,以资甄别。

——摘编自荆月新《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机制创新及其局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武官入仕的主要途径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新政期间留学生选官机制特点,并评价该机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代考核官员的制度重在考察履历所反映的年限资历,因此普通官员但凡没有显著罪过,大多能通过年限资历获得阶官上的提升。该制度主要是为了
A.保证用人制度的公平B.解决普通官员的升迁
C.避免人才的大量积压D.促进政务运行的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