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文官考试制度作为文官制度的首要环节,对于文官队伍选拔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民国文官制度的初创者。他关于文官考试制度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点:一、科举制“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考试原则蕴含着民主精神,不能将其一概抹杀,需要加以批判继承,因此大小官员都需通过考试来取得资格。二、有些人口才出众却没什么实学,容易通过演讲煽动民众而在选举中获胜;有的人善于思考却拙于表达,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大放异彩。因此还要用西方的选举制度作为补充。三、他提出“五权宪法”的构想,“希望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五权分立的共和政治”。其中考试权居于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位置。说其重要,是因为它与其他各权不分高低,平起平坐;说其特殊,是因为它从其他各权中分离出来,真正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192981日公布的《考试法》中取消女子不得参加考试的规定,将北京民国政府时期应考资格中的“民国男子”改为“中华民国国民”。这一规定,一直延续执行至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19381028日,国民政府公布《非常时期特种考试暂行条例》,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改革文官考试的“基本立法原则”。长期担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秘书长的陈大齐曾对国民政府的人才标准和考试科目设置作了详细说明:抗战后,情势变迁,每次举行考试,都有迅速结束的必要,遂简化二试为一试,共同科目与特殊科目合并在一次考试内考毕,不分先后。共同科目与特殊科目的并重,论者谓为兼采英、美两国考试制度之长,亦足为考试制度上的一个优点。据亲历文官考试的汪掁国回忆:“文官考试从其考试科目之内容来看,封建科举的气息少,很大程度上有似欧美、日本的文官考试,所考的多系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与科举时代所取类皆文艺辞章之末,有所不同。这种文官考试,更多的是注重实务、注重才能。”

——摘编自房列曙《抗战时期中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民国文官考试制度设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析抗战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1931年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部分试题193310月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部分试题
1、国文: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论。
2、民法:试详述民法上人之种类及其性质。
3.刑法:何谓间接正犯试详论之。
4、行政法:试从五权制度上说明行政之意义。
5、中国近代政治史:中日战争之经过及其影响于我国内外之关系如何。
6、经济学:试详述地租之起。
7、财政学:公债制度对于社会资本之构造有何影响试详论之。
8、国际公法:说明外交官之特权及与领事官之区别如何。
1、国文:孟子谓“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其理由何在?试申论之。
2、经济学:试略述李嘉图地租学说之理论及其对后世经济思想之影响。
3、社会学:帕克教授分主要的社会历程为四种,即竞争、冲突、顺应与同化,究竟其区别何在,其分类是否适当,试评论之。
4、财政学:试述财政之意义,及其与私经济之异同。

——摘编自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编辑:《民国高等考试总报告》


评析材料中的文官考试制度,得出结论。(要求:结论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包括洋务运动初期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洋务运动中期派遣船政留学生赴欧美学习海军与船政。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是探索救亡图存的一种方法。当时的有识之士不甘心国家如此沦落,多次谋求改变,也逐渐将目光锁定在教育问题上。为了满足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120名幼童于1872-1875年先后分四批送往美国高校留学。容闳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也是中国近代留学的首倡者之一。洋务运动中期派出了船政留学生到欧洲各国学习船政与军事,并在回国后担任各级海军将领。

——摘编自季玟希《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

材料二   甲午中日海战的失败震惊朝野内外。日本在几十年前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而在此次海战中竞一战而胜。日本的快速进步不禁令朝野上下纷纷提出以日本为师,并开始鼓励留学生赴日留学。1896年,政府派遣13名学生赴日留学。1898年,张之洞选派二十多人到日本学习,并进入日本陆军学堂。1903年,清政府采纳张之洞奉诏拟定的《奖励游学生毕业章程》并公布实施,此举将留日运动推向高潮。这段时期也被称之为留日运动的“黄金十年”。

——摘编自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时期官派留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留日运动的“黄金十年”出现的原因。
2021-07-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初进士科考试只试策,并不试文,后来又增加了帖读、帖经和杂文等形式不ー、不够规范的考试项目,但不定。高宗时,杂文成为进士考试的法定项目。开元以来,科举和文学的关系极为密切,“时海内和平,士有不由文学而进,谈者所耻”。唐玄宗遂对进士考试进行了两次改革。一是开元六年,针对考试中的浮艳文风,下诏要求“自今以后,不得更然”,科场及文坛都有所触动,时为宰相的张说和苏颋在骈文写作中崇雅浮艳,运散入骈。在当时,宰相有阅榜及定夺取士名单的特权,苏、张的文风之变对文坛骈丽浮艳之习有改易之功。二是开元二十五年,针对进士试中诗赋过于讲究声律的现象,颁布《条制考试明经进士诏》,调后的进士试确立了“三项剖”:帖经、杂文、策,更加重视文词。

——摘编自张晓敏《唐代进士科改革与文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进士科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进士科改革的影响。
2021-05-22更新 | 36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便倡导教育应遵从人的天性,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教育惩戒也不例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增长停滞,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80年代英国明文禁止体罚学生,但2%的教师表示曾受到学生的人身攻击。在教师及部分家长的要求下,英国陆续颁布了20余条法律法规,为教育惩戒政策实施奠定良好基础。1988年教育改革法指出,学校教育应当将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使学生走出校园后能以成熟理性的人格面向社会。学校在惩戒方式上主要有拘留制裁、搜查制裁和没收制裁等形式,教育惩戒的奖励措施可以分为正式奖励与非正式奖励。在2013年颁布的《合理使用惩戒——给校长、教师和政府人员的建议》中,强调包括任课教师、部门主任和年度负责人等学校教职员都有合理使用惩戒的法定权。

——摘编自李猛花、马早明《学校治理视角下英国教育惩戒政策实施及取向分析》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施教育惩戒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英国教育惩戒的特点。
2021-05-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小学生入学时间相对统一,“冬季入学”成为主流,《北齐书·李铉传》中便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教育经费来源有等级之分,一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子弟;二为地方(村)、宗族捐助钱财、学田,聘师设塾以教贫寒子弟;三为塾师私人设馆收费教授生徒。学校开设三类基本课程,一是识字,二是诗赋 , 三是经术(儒家经典)。后来,由于科举取士深入人心,学塾也重视制科文字(八股文)的习作,为科举考试作准备。另外,私塾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摘编自倪方六《中国古代小学怎么上》

材料二 学习生活: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追求实验生活即教育的真实性。以共生活共甘苦为原则,养成生活的正确意识和态度。

生活目标:康健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

学习方法:要认识每晚容易看见的恒星和行星十二颗以上,并能懂得风云雨露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和人生的关系。会唱十二首新歌、会弄一种乐器、会表演六种话剧、会打六套拳术、会开留声机、电影机和无线电收音机。

—— 汪达之《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教育大纲》(1934年)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形成有利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入课本入课堂、入脑入心……2017年,历史学科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出台。新课标注重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新增了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阐述,深化高中学生对人类发展基本脉络的认知。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相比,20世纪30年代淮安新安小学教育出现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代中国教育所体现的核心理念。
2023-03-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大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陆游学”是17-19世纪初英国盛行的一种生活和文化交流现象。光荣革命后,军事经验不再是新型政府公职人员的主要评判标准,崇尚经验主义哲学的英国人对实地考察情有独钟,青年精英们进入公学、大学后完成1~3年的游学,才算完成成长必修课。游学主要目的地是法国巴黎和意大利名城。贵族子弟们要去学习各国礼仪,研习舞蹈、箭术和骑术;要精通各国上流社会重视的法语,以备将来在政坛和外交界使用;还要考察各国社会民情和政治、法律制度,提高对不同民族文化的鉴赏力。

——摘编自阎照祥《17-19世纪初英国贵族欧陆游学探要》

材料二   1912年初,在教育总长蔡元培支持下,“留法俭学会”成立,提出“欲造新社会、新国民,更非留学莫济,而尤以民气民智先进之国为宜”。一战结束后,勤工俭学运动进入高潮,仅1919-1920年间就有20批近2000名学生赴法。留法学生蔡和森“猛看猛译”,获得了大量关于欧洲和俄国革命的消息,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以及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1920年,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支部之一。后不断扩大的旅欧党团组织,创立共产主义研究会,开展华工工作,成立出版委员会,邓小平负责编辑刻印的党团机关刊物《赤光》,成为旅欧华人中极受欢迎的刊物。

——摘编自易化《负笈渡海,追求真理-百年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9世纪初英国贵族欧陆游学兴盛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带来的影响。结合材料谈谈对游学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国家真正开始认识到大规模开展平民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法律形式实施全民普及、免费的义务教育是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平民教育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国家社会一般民众的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20世纪初,西方国家各种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此起彼伏,其涉及内容之丰富和发展速度之迅猛前所未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平民主义教育思潮、终身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等。

——摘编自储诚炜、仵希亮《西方平民教育思潮与近代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20世纪初,清王朝推行新政,实行教育改革;与此同时,留学教育逐渐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开始形成,促使教育救国思潮得以发展。这一时期,《杭州白话报》《教育世界》《科学世界》等各种报刊上宣传教育救国的文章连篇累牍,使之成为又一股有影响的社会思潮。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工商界不乏强调教育之重要性,并宣传教育救国理念的有识之士,为此,不少地区的商会都曾创办新式商业补习学校,还设立了初等小学堂。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西方国家教育思潮发展迅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中国教育救国思潮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时期的士族阶层格外重视家庭教育,以使本家族在朝代更替、战乱不息的年代里繁衍不衰。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第八》中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目须早教勿失机也。”儿童及早进行教育的好处显而易见,早教主要在家庭中进行,由父母承担教育的职责。父母要把爱护子女和教育子女结合起来,既要循循善诱,又要严加督促。门阈士族多以儒家学说严格教育子女并兼传道家之言。出于立身扬名的需要,士族人家还对子女进行艺能教育,主要是据其家传传统,各有所重,文学、书法、音乐均是其教学内 容。颜之说:“失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行后者也。”家中长辈要有意识地为子女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因为身教重于言传。情景教学、因势利导等教学手法以情境激发才思,也深受士族家族推崇。

—— 摘编自张承宗、魏向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

材料二  在明清帝王倡导家教“化民成俗”的要求下,在商业和文化并重的地区,徽商“贾而好儒”的习俗氛围,使得一般民众对于子弟的教育颇为重视。为人立世,当以品行为先,正如绩溪商人章策所言:“立品为先,词章为末,务崇实学,勿鹜虚名。”子弟入学前,徽商自觉承担教育子弟的责任,使其具备基本的识字诵读能力,入学后,则与教师密切配合,支持学校教育。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他们还会从培养子弟为商贾所必备的意志顽强、敢于冒险、简朴节约等 素质入手突出训练其长于书算、善于贾道等能力。徽商对子弟自立的要求格外重视,教育子弟自小就要树立靠个人力量谋求生路的志向,不能自立之人,就会破败家业,让先人蒙羞。

—— 摘编自宗韵《明清徽商家庭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家庭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与魏晋时期相比,明清徽商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不同产生的原因。
2021-12-1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B卷)
10 .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洪武年间,学校分为国子学和府(州)、县学两种。国子学是中央官学,另设太学、武学、宗学等。国子学的学生分官生和民生,统称监生。监生大多数是官僚地主的子弟,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土司子弟(即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上层子弟)和来自日本、暹罗、琉球等地的外国留学生。监生从学校结业后可以直接做官或通过科举做官。洪武时期,有很多监生经过短期的学习,即调往各地“历事”,有的被超握为布政使、按察使等官费……地方官学除府(州)、县学外,还设有市镇乡村民间社学,后又在各地设医学、阴阳学等专科学校,使地方官学教育渐具规模。地方官学所学课程与国子监类似。主修四书五经和(大明律)(御制大语)等。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初教育体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初教育体制。
2021-12-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