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的贵族分王室、诸侯、卿大夫、士等等级。春秋时期,从各个阶层中游离出来的贵族、平民渐渐合流于士的阶层,他们熟知礼乐文化,著书立说,聚徒讲学。

——摘编自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东汉时期,儒生从政后,为应时兵刑伐谷而“通法律政事”“习文法史事”。而由法律起家的文吏,开始转习经术。两汉四百年间儒生与文吏充满矛盾,最终是“吏服训雅,儒通文法”。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明代科举名额没有与人口增殖同步增长,士人获得功名的机会越来越小。不少士人放弃科举,投身商业,出现了“士而贾行”“弃儒就贾”的现象。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士”作为社会阶层,在春秋、东汉、明代三个历史时期社会角色的变化,并用材料中的现象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阶层在春秋以来稳居四民之首的原因。
2 . 武则天以高宗名义把《氏族志》改编为《姓氏录》,以唐代官品为标准,凡是五品以上官员,不管以前是否是士族,都写进《姓氏录》,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该举指
A.阻断了士族晋升的渠道B.削弱了唐代的等级观念
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D.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