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这一制度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但它需要(就如它将要的那样)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1896著《中国环行记》

材料二   英国实行文官考试制度初期军校学员考试科目及分值表

科目

分值

科目

分值

科目

分值

初试

希腊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任选一门)

300

英文写作(包括写摘要)

400

拉丁文

300

复试

纯粹数学和混合数学

600

古代历史

400

现代历史

100

地理

200

宪法基本理论

200

国际法

200

政治经济学

600

地理

200

土木工程

200

测量

200

任意两门语言

各30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英国文官制度起源与中国科举制的关系”提出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发展,但是新式人才的匮乏很快成为洋务事业所面临的重大难题。洋务派在兴办学堂的同时派遣学生出国留学。1872年第一批中国幼童30名乘船赴美,成为中国近代官派留学生之始。1876年福建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先后选派88人赴美、法留学。这一时期官费留学生回国以后成为著名人物的有:留美的詹天佑、唐绍仪等,留欧的严复、萨镇冰、刘步蟾等。这批人在新兴的邮电、铁路、矿业等工业和教育、外交、海军建设中做出较大贡献。

——摘编自梁燕波《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及其影响》

材料二   甲午战后,经历重创的清政府开始把眼光从“泰西各国”转向小国日本。1898年光绪皇帝发布上谕,“自以派人出洋游学为要”“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此后又令各省督抚遴选在职官员及学生送日游历游学,并颁布了有关的鼓励章程,赴日留学之风骤然兴起。除了清政府派出大量的官费留日学生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自费出国的留学生。在长达16年(18961911年)的留学热潮中,留日学生多达45000多人,60%的留日学生在留学科目选择法政科和师范科。留日学生中的一些先进分子,如黄兴、宋教仁、陈独秀、蔡元培、蒋志清(蒋介石)等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和骨干,跟随孙中山为推翻清朝腐败政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编自彭洁《简论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甲午战后的留学活动较之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活动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后留学活动新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82年,法国基础阶段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历史课为基础阶段学校的必修课以法国历史为主。此外,政府还特别重视法语教育,并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法语教学过程中。法国政府的这些举措
A.体现了政治与教育的结合B.完善了民主共和政体
C.弥合了各政治派别的分歧D.吸收了巴黎公社经验
2022-01-25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