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商周时期”君统”与“宗统”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行政权与族权是一致的;贵族地位和权力是世袭的;社会中的单元呈现出的每每是各类(即各个层次)的族共同体。这反映出商周时期
A.君主直接控制各地部族B.宗法关系逐步走向成熟
C.家庭成为社会基本单位D.政权呈现家国同构特征
2022-02-12更新 | 36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在政治方面,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并使用人牲;而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建立了调节人际关系的礼乐制度。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     
A.专制君主的权力出现异化B.治国理念趋于理性
C.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D.宗法意识日趋淡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周人的政治权利造就了一个文化共同体。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周人的世界,从此便是一个‘天下’,而不是一个‘大邑’。中国不再是若干个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此成为华夏世界延续和发展的长篇史诗。"该学者意在说明(     
A.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的遗存B.西周时期已呈现出政治文化认同
C.天命神权对周代政治的影响D.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周文王对臣下说:“士大夫不杂于工商,商不厚,工不巧,农不力,不可成治。士之子不知义,不可以长幼;工不族居,不可以给官,族不乡别,不可以人惠。”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分封制导致四民社会形成B.出现四民分业别居观念
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平民化D.宗法制受到统治者推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要求国君的族人与兄弟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君。此外,周代还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这些观念
A.表明宗法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说明君主专制已经建立
C.注重对公共政治秩序的维护D.反映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依据表中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尚书·甘誓》载:夏启“恭行天之罚”,讨伐有扈氏
《诗经·商颂》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尚书·汤誓》中商汤曰:“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征)”
《尚书·召诰》认为唯有“敬德”,才能“祈天永命”
A.民本思想是政治认同的基础B.执政者注重社会权力的来源及合法性
C.夏商时期战争具有正义性质D.夏商朝代更替体现王位世袭制的特点
2022-12-07更新 | 61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调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西周早期文献中,求“福”常与“祭礼”相结合,即“事神致福”。西周中期,求“福”途径增加了继承和模仿“祖先之威仪”,后期又增加了善待百姓、“以德求福”的内容。求“福”途径的变化
A.反映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成熟B.说明西周时期抛弃了鬼神信仰
C.体现稳定宗法分封秩序的探索D.反映我国商业文明的发展需求
8 . 周初的革命者从牧野之战“前徒倒戈”的事实中,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说明周初
A.儒学居于统治地位B.出现敬天保民观念
C.盛行功利主义思想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周公认为“天命”就是民心民力,故而在“敬天”的同时,极力提倡“保民”。主张治国者首先要加强自我克制,处身行事以“德”为规范,同时也要加强对“民”的教育。周公的这一思想
A.促进了平民教育的普及B.创立了宗法分封制的原则
C.对先秦儒学有较大影响D.弱化了对天和上帝的信仰
10 . 西周推行君主与众卿共同商议大事的朝议制,君主与自由民(主要是与贵族)共商的问题有三类:“一日询国危,二日询国迁,三日询立君”,皆涉及国政根本。可见,当时
A.保留了原始民主遗风B.周王权威地位尚未巩固
C.王位世袭制岌岌可危D.中央无力控制地方势力
2022-01-14更新 | 316次组卷 | 1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