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载,夏后氏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之罚”,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周武王讨伐商纣时宣称“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
A.信奉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B.常以神的意志为借口发动战争
C.推崇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D.注重以礼乐征伐维持社会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畏天命”、“敬天命”是周人的传统观念,到幽厉时代(前877年-前771年)却出现怀疑、批判上帝权威的思想。《诗经》中“昊天不惠”、“旻天疾威,弗虑弗图”、“浩浩昊天,不骏其德”等怨天、恨天、骂天的言论很多。这种变化
A.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B.受到儒家民本思想的推动
C.源于阶级结构重大变化D.推动神权政治价值观崩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要求国君的族人与兄弟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君。此外,周代还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这些观念
A.表明宗法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说明君主专制已经建立
C.注重对公共政治秩序的维护D.反映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周立国后,将殷商遗民分别封赐给卫国和鲁国,并告诫他们对待殷遗民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将夏遗民“怀姓九宗”封赐给晋国叔虞时,也告诫他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西周这种做法旨在( )
A.保留前代制度风俗B.加强各族之间文化交流
C.确立分封制的原则D.缓和矛盾维护统治秩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骨文记载,商代对犯罪人员实行“天罚”,也就是对需要审判的人,先通过占卜求问天神,“兹人井(刑)不?”然后再依据上天的启示决定是否给予刑罚。这反映出商代
A.统治者没有主见B.迷信思想很盛行
C.借助神权来统治D.还没有刑法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晋六卿灭祁、羊舌氏,于是“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任命十人为县大夫。所举十人中,其中两人因为“有力于王室”,四人因为“余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另四人则“以贤举”。这反映出当时
A.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君权 B.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国家政治建构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而周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治国理念趋于理性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德治理论体系形成D.天人感应观念淡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这反映出该时期
A.当政者均重视社会舆论导向
B.国人的意见对施政有制约作用
C.原始民主左右了国家的决策
D.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
2019-10-11更新 | 403次组卷 | 1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冲刺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商周公卿在传世文献和标准器铭文中有200多位,其中姓氏可考65位。其中商代公卿中异姓和同姓的百分比分别是34.78%、21.05%、而西周异、同姓公卿分别为34.78%、65.22%。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这说明了
A.“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
C.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D.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
2019-07-02更新 | 632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19届高三高考一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战国中期,有的诸侯国国君给予各级官吏不同数量的粮食或钱币,作为俸禄,官位的高低是确定俸禄多少的依据,故这一时期既出现了万石厚禄的高官,也出现了斗食的小吏。这说明该时期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国君利用利益关系控制官吏
C.中央对国家财政严加管控
D.各级官员按照俸禄划分等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