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东汉后期郡归并于州,扩大地方自主权以加强中央控制能力,结果却造就了地方实力派割据的制度基础;唐朝实施节度使制度,将数州之资源悉归于节度使调控以应对边疆安全问题,但始料未及的是外重内轻的局面也由此形成。东汉、唐朝地方制度的调整与改革表明(     
A.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之间存在矛盾B.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无法并存
C.脱离国家治理实际的改革必然失败D.地方制度调整须关注国防安全
2 . 开元十年(722年)八月,唐玄宗采纳宰相张说的建议招募壮士充当宿卫,不问色役(指徭役种类),都从优待遇。于是逋逃者“争出应募,旬日,得精兵十三万",这些“争出应募”的人多为长安的市井之徒。这一举措(     
A.反映了崇尚武力的价值观B.提高了将领军事才能
C.体现了国家兵制的局限性D.提高了人们应募的积极性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羁縻制度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重要政策。唐朝建立之初,继承汉朝、隋朝管理边疆地区的经验,以“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为要义,在东西南北条件较为成熟的少数民族地区大量设置羁縻府州,有记载的最多时数量达800余个。各羁縻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在羁縻府州之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唐王朝在羁縻府州的周边积极开辟互市贸易、屯兵屯田,强化对边疆的统治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羁縻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羁縻府州政策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朝集制度,始于唐初,本是地方政府定期委派朝集使向中央上贡物品、汇报治情,唐玄宗开元年间规定朝集使还要“校吏能(考察地方官员治理能力)”和“举贤良”。这一变化表明,唐玄宗时
A.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升B.官吏腐败现象得到根治
C.选官方式开辟了新途径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监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地方长官拥有自己选用部属的权力,儒生、文吏是其主体,长官通过辟召、给禄等媒介与之结成主从关系。到唐代前期,州县长官无权任用部属,任用之权全部集中于吏部。这反映出,唐代前期与汉代相比
A.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发展B.官僚队伍不断壮大
C.官员的素质进一步提高D.选官制度逐步完善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在州县之上再设置一级地方政府一路,它随即成为州县之上的准高层政区。两宋的路是转运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并立的监司或监察区。到金朝,路已不再是监司或监察区,而是正规的一级行政区划和地方最高官府,金朝的路官府也不再是若干司使并立,而是兼领军民的路总管府统辖。元代的路在总管府统辖方面沿袭金制,又融入蒙古旧俗,且演化成单纯的民官。元朝全国路总数一度达到185个,还出现了与路权限相近的61个直隶省部之州和22个直隶行省。但路的一级行政区划和地方最高官府的地位,却因行省及宣.慰司的制度而丧失。后来,路一级官府膨胀,其数量居然接近其下属州的数量,而且,路总管府上压行省、宣慰司,下逼直隶省部之州和一般州府,其在地方行政区划中的地位,随之急剧下降。及明初,朱元璋正式废路,以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

——捕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述及特色新探》

材料二 唐宋等汉地王朝治理边疆,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所谓羁縻政策,就是边疆部落首领既接受朝廷的州县官爵印信,又保持原有的称号、辖境和权力,自理内部事务。羁縻州只是名义上的州县区划,一般不呈报户籍,不承担贡赋。忽必烈定都开平和燕京以后,政治中心南移,漠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边疆性质逐渐凸显。尤其是岭北、辽阳和甘肃三行省及若干宣慰司的相继建立,意味着元朝廷首次实施了对漠北、东北和西北边疆的直接或较直接的治理。蒙古统治者将汉地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地一概当作被征服地区,而与中原王朝将边疆地区视作蛮夷之地的传统观念截然不同。基于这一新理念,元廷既因俗设“上官”而治,又通过宣政院、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的检括户籍,设立驿站,比较固定的缴税和贡献,强制征调土官土军等。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以来“路”的发展变化,并概括”路”这一地方行政机构被废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边疆治理与唐宋等朝代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元朝边疆治理政策的影响。
7 . 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元济割据,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宰相裴度亲莅郾城县回曲镇(今裴城镇)督战,唐邓州节度使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平定叛乱。该事件说明唐朝
A.长期藩镇割据的不利局面即将结束
B.如此平叛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C.节度使的设置是其割据亡国的根源
D.为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了教训
2021-06-2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2021-06-08更新 | 11569次组卷 | 92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唐以后,除了有翰林“内相”,还有退任宰相之职改做节度使仍享有宰相荣誉之衔或者更多由地方权势强大的节度使出任宰相的“使相”。安史之乱后,平定战乱的功臣继续被分封到地方出任节度使,同时在朝内依然持有权力。这一现象反映了唐中期以后
A.中央集权制走向衰落B.相权不断分化君权得到强化
C.中央决策机制的完善D.地方行政体制不断得到优化
10 . 唐代州县官吏的选调任用,九品以上须经过中央吏部。此后,随着道一级建制逐步固定,统领道的节度使、观察使有权直接任用道府僚佐,这使中央政权
A.着力提高中央机构行政效率B.被迫加大对地方的财政拨付
C.加快推进选官用官制度改革D.进一步面临尾大不掉的压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