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在宋代,江西饶州盛行这样一种风气:“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建学独先于天下”的延平府,出现了“家乐教子”的社会风尚,史书甚至说此府“五步一塾,十步一庠”,其读书风气则是“朝诵暮弦,洋洋盈耳”。这一风气(       
A.与宋朝治国方略的调整密切相关B.表明宋朝重建儒家纲常伦理的迫切性
C.为科举制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D.说明宋朝大一统思想文化构建的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元之际,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总结:“旧制虽有市舶司,多州郡兼领;元丰中,始令转运使兼提举,而州郡不复预矣;后专置提举,而转运亦不复预矣。”宋代市舶司地位的变化(       
A.顺应了国家治理需要B.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C.重构了地方行政制度D.扩大了海外贸易范围
2022-04-24更新 | 461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唐朝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
A.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的统治区域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
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D.激化了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
2021-12-21更新 | 757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叫“知州”或“知府”,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的意思,他们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长官。这说明宋朝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B.宋朝中央的权力强化
C.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D.根本上杜绝割据隐患
21-22高一上·河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寇准曾和曹利用一同担任枢密使,寇准经常指着曹利用的鼻子骂道:“君一武夫耳,岂解此国家大事耶?”名将狄青担任枢密副使后,宰相庞籍就轻蔑地称他为“赤枢”,非但大臣轻蔑狄青,就连微末小官也看不起狄青。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B.君主专制受到冲击
C.崇文抑武的政治风气盛行D.统治集团因循守旧
6 . 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A.削弱了地方的财政基础B.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C.军事权完全集中于皇帝D.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
2021-11-20更新 | 357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转运使司在宋初设置时只是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司机构,“专主粮饷”,供应军队。到南宋后期转运使司的属官有“主管文字”“斡办公事“准备差遣”“帐斡”等,属官之下配备人吏如勾押官、前行、后行等。这一变化
A.促使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说明了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C.标志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D.反映出中央集权继续强化
2021-10-24更新 | 542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宋朝建立后,为了激励和督促各级官员尽职尽责,政府几乎把所有官员都纳入了考核的范围,考核内容主要以品行和地方治理效果为主,但从北宋中期开始,宋廷便一直把财赋上交量作为地方官员考核的中心。这一变化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进一步的强化B.三冗的问题日益严重
C.地方官权力呈扩大趋势D.商税已成为主要财源
10 . 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A.削弱主要将领和丞相的权力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2021-10-09更新 | 860次组卷 | 3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