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下面是北宋初年禁军人数示意表。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967—968年(宋太祖)995—997年(宋太宗)1017—1021年(宋真宗)1041—1048年(朱英宗)
19.3万35.8万43.2万82.6万

A.无业流民的增加B.军队编制的调整
C.专制集权的结果D.战争频繁的结果
2 . 宋初,设转运使作为征讨大军的粮饷官,也是地方及新征服地区的财物运往朝廷的督运官,机构称转运使司,正副长官为转运使、副使、判官,寄禄官(宋代的一种官阶,有官名有待遇,但没有实际职事)官高者称都转运使。转运使的设置
A.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避免了国家的分裂动荡D.解决了集权与分权的矛盾
3 . 宋初设立通判,州长官不得单独签署文件,需要通判的连署,文件才能生效。至于通判的数目,“大郡州不及万户不置”;至于武臣驻地,则“小郡亦特置矣”。通判的设置体现宋代
A.官吏协作行政效率提高B.制度僵化导致因循守旧
C.行省长官掌握军政大权D.地方官员间的相互牵制
2021-07-07更新 | 550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川师大附属昆明实验学校安宁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笔记《玉壶清话》记载,一次宋太祖派遣武将党进戍边,依例应出行前向皇帝致辞,但宋太祖念其“本出溪戎,不识一字”,便破例让他“不须如此”。但党进性格刚强,坚决要求致辞,便使人将内容写在“笏”(手板)上,并反复背诵。结果当天由于紧张,党进“不能道一字”,最后只说出一句“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引发哄堂大笑。后来他自己解释说“也要官家知道我读书来”。这反映出北宋初年
A.程朱理学盛行,引导朝廷政治风向
B.重视科举考试,成为唯一晋升途径
C.提倡武将读书,文官群体得到推崇
D.设置二府三司,枢密院只负责军事
2021-06-05更新 | 1612次组卷 | 14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北宋)金兵内侵,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州郡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作者意在论证
A.唐代藩镇制度的进步作用B.都城的区位选择意义重大
C.唐宋的地方治理互有得失D.宋朝强干弱枝的消极影响
2021-05-13更新 | 1084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某学者指出,唐代的“安史之乱”,两京皆失,而地方还算人才济济,州郡殷实,所以到处可以各自为战,倒转乾坤;而到了宋代,金兵一旦攻破汴京,中枢一垮,全国就顿时瓦解,一败涂地。据此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宋代中央政府积贫积弱的现实
B.文官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弊端
C.“强干弱枝”致使地方实力削弱
D.强化中央集权导致“中央集才”
2021-03-20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朝人认为导致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是:“天宝末,天子以中原太平,修文教,废武备,销锋镝,以弱天下豪杰……子弟为武官者,父兄摈之不齿。唯边州(边境地区)置重兵,中原乃包其戈甲,示不复用。”针对上述问题,宋朝吸取唐朝的教训,实行的政策是
A.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B.推行保甲法,战时将保丁编入军队
C.采用重文轻武政策,贬低武官地位D.实施将兵法,加强军队的管理训练
8 . 北宋初期,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这反映了(  )
A.增设通判,监督知州B.军队扩编,军费上升
C.边防压力巨大,岁币沉重D.大力提倡文治,崇文抑武
9 .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赵匡胤即位之初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问道于赵普。赵普对曰:“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其中与“稍夺其权”相关的举措是
A.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B.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C.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D.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10 . 关于宋太宗将唐代的“道”改为“路”,司马光认为,“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以察州县百吏之臧否,复汉部刺史之职,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而对于各路官员的权力划分,宋哲宗时则明文规定:“凡本路钱谷财用事悉委转运司,刑狱、常平、兵甲、贼盗事,悉委提点刑狱管勾(管理)。”这一变化可以佐证,当时
A.财政与军事分离B.行政区向监察区转化
C.民政与司法分离D.地方机构权限的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