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016-11-27更新 | 4588次组卷 | 113卷引用:河北省正定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
A.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B.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C.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D.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
2020-12-08更新 | 1783次组卷 | 5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宋太宗时期,宰相有9人,参知政事有23人,枢密使有4人,知枢密院事有3人,枢密副使有 12人,同知枢密院事有7人,签书枢密院事有5人,三司使有22人,除去重复任职者,参与这个宰相群体的有55人。宋太宗的这些措施
A.激化了君相间矛盾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意在防范宰相专权D.缩小了地方的行政权力
2021-01-03更新 | 739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经筵是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而开设的课程,汉朝以来即有零散事例,但未成定制。宋朝经筵逐步走向制度化,除寒暑期外均隔日一讲。程颐论述经筵的重要性时说:“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经筵”制度的形成
A.使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B.得益于宰相地位的提高
C.使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D.扩大了古代教育的对象
2022-06-03更新 | 522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启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真宗时,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皇帝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皇帝知道了库藏量会肆意挥霍,始终不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由此可知(     
A.宋真宗时政治稳定B.宋真宗时皇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C.三司使的具体职能是管理国库D.三司使听命于宰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初,承袭唐、五代中央旧制,但在禁中朝堂(文德殿)之西设置中书门下,题榜称“中书”,印文行敕称“中书门下”,是宰相办公的机构,独立于三省机构。这表明宋初
A.中央行政体制有所调整B.中书省与门下省实现合并
C.“三省”机构已不复存在D.国家决策方式发生了异化
2021-11-01更新 | 36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112年,宋徽宗认为以左、右仆射为左、右相,是“以仆臣之贱,充宰相之任”。遂改左仆射为太宰(首相),右仆射为少宰(次相)。宰相官称的变化
A.折射出文官地位的提高B.有利于提高中枢决策效率
C.体现相权对皇权的制约D.反映了贵族政治卷土重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如图所示,宋太祖时开始给官员的官帽加上两个超级细长坚挺的帽翅,其目的是
A.提倡大臣独立思考B.防止官员结党营私
C.加强皇帝集权专制D.彰显开国独树一帜
2020-04-24更新 | 53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冲刺模拟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论突出反映了宋代(     
A.监察机构的多元化B.相权与君权的相互抗衡
C.削弱地方割据势力D.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
2023-02-16更新 | 168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北宋设置了(  )
①参知政事   ②三司使   ③通判   ④枢密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11-20更新 | 359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