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8 道试题
1 . 梁天赐指出,北宋时期的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权,到南宋时期,枢密院虽有发兵之权,然发兵之先,须奉圣旨,长官每为宰相所兼,又有御营司、督府分其权。这一变化说明南宋时期
A.枢密院的地位明显下降B.军政机构亟须调整
C.君主与丞相共享决策权D.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2 . 唐代时,谏官中的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左右拾遗分属于门下、中书两省。宋代则明文规定,“选谏官、御史,凡宰执之臣曾所荐者,皆不与选”,仁宗时更是下诏日:“御史阙员,朕自择举他。”宋代的这些措施旨在
A.扩大谏官的职能B.强化专制皇权C.提高政府的效率D.保持谏院独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初,承袭唐、五代中央旧制,但在禁中朝堂(文德殿)之西设置中书门下,题榜称“中书”,印文行敕称“中书门下”,是宰相办公的机构,独立于三省机构。这表明宋初
A.中央行政体制有所调整B.中书省与门下省实现合并
C.“三省”机构已不复存在D.国家决策方式发生了异化
2021-11-01更新 | 36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7世纪初的唐朝,内部组织结构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近于至善,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的“互相制衡”械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地成为一种专制体制。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已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富弼对宋神宗言:“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亭皆是,亦非为君之道,况事有不中,咎将谁执?必致请属交走,货贿公行,此致乱之道,何太平之敢望!”

——程民生《论朱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并分析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述杜范、富弼两位宰相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制约相权,宋代采取的主要措施。
2021-09-16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卷09宋元时期的政治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初,统治者确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二府体制。后来,宋太宗将这一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这一改变
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B.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
C.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D.不利于君主权力的集中
6 . 北宋前期,政府设置封驳司专门负责官文的传递、审查和反馈。皇帝的诏书、宰相和其他部门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送交有关部门执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刺史制度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B.市舶司是上传下达的中枢机构
C.中央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D.皇帝专权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
2021-09-09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代以文书御天下,“堂札子”(宰相处理政事的文书)在宋代文书中较为常见,它由唐代的“堂帖”发展而来,最初由宰相独立使用,宋太宗以后“堂札子”一律须经“奏请”方能下行。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专制皇权的强化B.相权分散的趋势
C.中枢机构的异化D.行政效率的提高
8 . 苏轼在《上皇帝书》中说:“自建隆(宋太祖的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许以风闻,而无官长。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这说明当时
A.政府的信息渠道比较畅通B.文官对皇权形成制衡关系
C.科举制度提升了文官地位D.台谏机构已成为施政中心
2021-09-03更新 | 332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①中外朝制度   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   ④元朝的一省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D.②③
2021-08-23更新 | 18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大同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