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宋仁宗时,宰相杜衍对皇帝私自发下的“手诏”,一概不予放行,“每积至十数,则连封而面还之”,皇帝也拿他没办法,只好称赞他“助我多矣”。据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有所强化B.皇权受到相权制约
C.分权原则得到贯彻D.中枢决策权力转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史》有云:“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徂来石先生文集》论述道:“君有佚豫失德,悖乱亡道,荒政佛谏,废忠慢贤,御史府得以谏责之。”这些说明了宋代台谏(     
A.位卑权重,以内制外B.纠察百官,端正风气
C.具言事权,制约皇权D.分割相权,集权于上
3 . 南宋初期,宋高宗给予宰相重权,通过与宰相共同分配权力的方式建立高速运行的中央决策系统,使得“原本分享的权力逐渐被皇帝和权相集中起来”。这说明当时(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步缓和B.封建官僚体系面临严重危机
C.中央权力运行方式有所调整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2023-09-18更新 | 541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十二月,“京城河南草场遗火”,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命令附近的殿前司虎翼军“以近便营兵救扑之”,而殿前司却以不归统属而要求“当俟诏旨”。由此可知,宋代(     
A.国家治理效能低下B.权力制约严密规范
C.皇权专制空前加强D.内部动乱得到遏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太祖时期,建立了由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中书“为宰相治事之所”,枢密院掌“天下兵籍”。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
A.事权分化,皇权加强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
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
2022-05-13更新 | 799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后期至五代时,枢密使一职先是以宦官充任,曾一度左右宰相任免,插手皇帝废立,后多为武将,权倾将相。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专掌军政,与宰相分权。宋初统治者此举意在
A.削弱宰相权力B.结束藩镇割据C.防止权臣乱政D.提高行政效率
2022-05-12更新 | 547次组卷 | 13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北宋时期经常出现“朝议”与“廷争”。仁宗时宰相吕夷简曾对摄政的刘太后说:“臣位宰相,朝廷大事,理当廷争。”张方平也在奏疏中指出:“中书奏事,争辩御前,连日纷哗,中外喧骇。其于事理,必有曲直。”这说明北宋的中央决策方式
A.重视发挥防错纠错机制作用B.因循旧例鼓励官员各抒己见
C.改变了传统的朝廷决策模式D.不断激化内廷与外朝的矛盾
8 . 宋开宝元年,开国功臣、户部尚书陶谷的儿子陶邴高中第六名。考试后,太祖令参知政事薛居正对其进行复试,合格后乃赐及第,并下诏规定,凡是官二代考科举必须在中进士后进行复试。宋太祖此举
A.防范权贵对皇权的威胁B.促进北宋社会阶层固化
C.激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实现了科举的公平公正
2022-01-24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下关一中、昭通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宋仁宗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和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等四人任宰执而少有作为,左司谏韩琦连疏其过,四人竟同日被罢职。此后,台谏弹罢宰相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当时
A.台谏主导中枢决策B.监察机构发挥作用
C.宰相职权受到削弱D.台谏权高于宰相权
2021-11-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