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谏官“皆得谏正”。这反映出宋代( )
A.以文制武策略得到贯彻B.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C.专制主义集权高度发展D.中枢制衡机制日渐成型
2022-07-06更新 | 1862次组卷 | 30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我国的宰相制度在机构设置上,除元明两代外,其余各代一般都分设几个机构,这样就形成了宰相机构的分权。分权虽能削弱相权,但也会产生职责不清、争功诿过、行动不力等问题。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在机构设置上的特点是(     
A.职责不清效率低下B.分权制衡服务皇权
C.君相矛盾不断激化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022-07-06更新 | 1844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初设枢密使以分宰相军权,但随着时代发展,宰相逐渐恢复在军事上的话语权。尤其在宋真宗时期,为了应对宋辽战争,皇帝承认宰相"总文武大政"。这一现象说明,北宋中期后
A.文官政治得到强化B.恢复相权与皇权的均衡
C.中枢行政效率提高D."强干弱枝"的设计失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以文书御天下,“堂札子”(宰相处理政事的文书)在宋代文书中较为常见,它由唐代的“堂帖”发展而来,最初由宰相独立使用,宋太宗以后“堂札子”一律须经“奏请”方能下行。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专制皇权的强化B.相权分散的趋势
C.中枢机构的异化D.行政效率的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如图所示,宋太祖时开始给官员的官帽加上两个超级细长坚挺的帽翅,其目的是
A.提倡大臣独立思考B.防止官员结党营私
C.加强皇帝集权专制D.彰显开国独树一帜
2020-04-24更新 | 545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出现了“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的局面。秦国对周朝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后,决定采用郡县制。秦国作为分封最晚的诸侯,地处西北,长期与戎狄杂居,较少受到周朝带有封建性的礼仪制度的影响。秦朝建立后,疆域包括大量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土地,这些“化外之地”也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并且要由中央直接控制。所以,采用郡县制是必然的选择。

——摘编自黄栋法等《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高官乃至诸侯王。他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中央政府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三   (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同时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

——摘编自[日]竺沙雅章《宋太祖与宋太宗》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仿照示例指出汉武帝治国举措及其判断依据。
示例:
举措:盐铁官营。
依据:设盐官、铁官,直属中央。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太祖时期宰相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当中,职责分工明确,三省主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这是国家的主要行政机构,而六部则指的是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对于国家基本运转予以负责。从运行机制来看,三省是命令传达的部门,六部则是执行机构,职能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从职责上来看,中书省掌管机要发布政令,掌握行政大权。作为朝廷的政策文书草拟机构,中书省需要对于皇帝的旨意进行下达。门下省是唐代非常重要的文书审核机构,它的地位与中书省保持一致,求局平等机构,主要负责的是文书审核,纠正得失。同时,门下省也是我国唐代主要的监察机构,对于皇帝的行为举止进行制约和监督,在客观上维护百姓的利益。尚书省是朝廷最高行政事务管理机构,自唐太宗时期开始不再设有尚书令,而是以左右仆射长为尚书省,监督各个地方官府的执行情况。作为唐代最高的执行机关,中书省是推广朝廷政策的关键机构。从一定程度来讲,三省是对于中央权力的划分,在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中央机构之下,又划分了六部,隶属于尚书省,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兵部、工部,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材料二 北宋王朝立国之初,尚因袭五代时期混乱的中央体制。乾德年间(公元963-967年),宋太祖赵匡胤改革旧的中央行政体制,建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中书是中书门下的简称,设在朝堂之西,“为宰相治事之所一,负责掌管中央的行政大权。枢密院‘在中书之北’掌‘天下兵籍,武官选授及军师卒之政令’”等军政务。宋太宗即位以后,伴随统一战争的继续胜利进行,北宋人口增多,疆域扩大,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的地位日益重要。淳化元年(90年)十二月,宋太宗交右正言谢泌的建议,把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官僚割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并且“遂著为定制,中尔所上书疏亦如之”。

——摘编自玉英《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演变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的背景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宰相制度演变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中央政府架构简图。这一王朝是
A.秦朝B.西汉C.唐朝D.北宋
9 .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军政财分权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2019-10-18更新 | 367次组卷 | 48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御笔”、“手诏”和“上批”是绕开政府和监督机关、由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引用的此类命令统计,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共计109次,而宋神宗有1260次,这说明北宋中期
A.统治者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B.王安石彻底改变宋初的体制
C.中枢决策的程序性有所减弱D.监察谏议制度出现重大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