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太祖时期,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同;财政大权从宰相职权中分离出来,由“三司”掌管,三司使的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宋太祖的这些举措(     )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B.有利于皇帝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C.导致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分散D.加强了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作用
2 . 有宋三百余年中,朝省集议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政制。每遇重大问题,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必下诏都省,由省吏通知各与会官员,群集都堂,详加讨论。这一“政制”(     
A.保障了官员言论自由B.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
C.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2022-12-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朝设立三司使一职,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宋朝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这一改革(     
A.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B.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分化事权皇权得到强化D.导致冗官冗费现象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在探讨宋代相权强弱问题上,应将制度的设立与制度的实施区别开来。从制度层面看,宋代宰相的权力确实被大大削弱了,但事实上这些制度不过徒具形式而已。该学者认为宋代
A.宰相制度存在严重弊端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C.宰相依然拥有较大权力D.制度的实施具有灵活性
2021-05-17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宰相的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集权体制逐步遭到破坏B.适应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势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D.提高国家机构效能的需要
2020-12-10更新 | 41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网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集议,指由君主或君主责成某一官员或某一机构召集中央有关官员,对某些重大问题集中讨论、议决的制度。它萌发于奴隶社会,在宋代得到发展并完备。宋代集议形式有朝堂集议,三省集议、待从台谏集议等。朝堂集议涉及帝后位号、祭祀、宫制、财政、军政等国家大政。三省集议在尚书省召开,参加人员通常有尚书左右丞、御史中丞、尚书侍郎、中书门下侍郎等。如集议重大问题,与会人员还有御史大夫、诸司三品、东宫一品、武班二品等。侍从台谏地位重要,所以国家有大事,君主往往下诏要其参加集议。君主专门设有监议御史,直接负责集议事项并向皇帝报告,所以说集议的基本原则是“兼听独断”,是为君主提供咨询而非决策。

——摘编自朱仁玺《宋代集议制度考略》

材料二 集议在北宋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政制。每遇重大问题,最高统治者必下诏都省等,通知各参与人员,群集都堂,详加讨论。参加人数,多则百余,少到一二十位。与会者可各抒己见。对集议结论,如有异议,可不署名签字,也可实封投进。这使各地骄兵悍将变为俯首听命之辈,削夺州郡长官事权,令其朝召而夕至,确保了言论自由,推动了社会的相对安定。

——摘编自吴以宁《宋代朝省集议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集议制度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集议制度的意义。
7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019-01-30更新 | 4516次组卷 | 126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编排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唐宋时期廷议制度逐渐程式化和规范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员专权乱政现象严重
B.为了减少决策的失误
C.提高中央机构行政效率
D.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立国之初,建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宋太宗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并成为定制。这一演变反映了宋代
A.相权分割,专制皇权加强
B.政出多门,中央集权削弱
C.官员增多,行政效能提升
D.多相设置,皇权遭遇威胁
2017-10-16更新 | 339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泾干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016-11-27更新 | 544次组卷 | 36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