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宰相之权,兵财之外,官人进贤,最其大者,而宋之相权,于此亦绌。

——(明)吕邦耀《续宋宰辅编年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3)据材料三指出宰相权力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在探讨宋代相权强弱问题上,应将制度的设立与制度的实施区别开来。从制度层面看,宋代宰相的权力确实被大大削弱了,但事实上这些制度不过徒具形式而已。该学者认为宋代
A.宰相制度存在严重弊端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C.宰相依然拥有较大权力D.制度的实施具有灵活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记述出处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警,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乏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
A.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B.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
C.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D.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
2021-03-18更新 | 106次组卷 | 3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宋太宗时期宰执集团任职年龄和任职时间的概况。它反映了当时(        
A.老臣在政治上无足轻重B.政权根基非常稳固
C.注重对执政集团的掌控D.科举制度非常发达
2021-01-1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宋太宗时期,宰相有9人,参知政事有23人,枢密使有4人,知枢密院事有3人,枢密副使有 12人,同知枢密院事有7人,签书枢密院事有5人,三司使有22人,除去重复任职者,参与这个宰相群体的有55人。宋太宗的这些措施
A.激化了君相间矛盾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意在防范宰相专权D.缩小了地方的行政权力
2021-01-03更新 | 739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深受毛泽东盛誉的中国古代政治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载:“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材料二 唐太宗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材料三 宋太祖曾直言不讳地当面对宰相赵普说:“国家大事可不是你们书生说了算的。”说明宋代君主独载体制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加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地方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一措施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在中央实行的制度,说明门下省的突出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太祖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
(4)根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总结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8 . 北宋初期,政务、军事、财政、监察四权并立,各部门直接向皇帝负责,宰相只能事事按旨行事。宋太祖为防大臣擅权,鼓励台谏官员弹劾大臣。这种权力结构设计
A.造成政风因循保守B.提高了行政效率
C.杜绝官场黑暗腐败D.减轻了财政负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官称和实职常相分离,宋《职官志》说:“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这样的设置,意在
A.明确各级官员职责B.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严防地方出现割据D.加强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在中枢机构的设置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变化,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0-04-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