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是推动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指出秦朝解决这一困局的措施。
(2)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门的共同点是什么?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
(3)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根据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2020-12-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控制地方政府的日益严密B.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古代王朝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2019-12-05更新 | 190次组卷 | 82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务川县民族寄宿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A.汉刺史制
B.宋中书门下
C.明内阁制
D.清军机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加强皇权,隋唐王朝在中央设计了三省六部制这一特殊权力架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个部门的长官都可称为宰相,各司其职。这一设计使中国的中央权力部门之间获得了一个有效的运转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皇权不敢为所欲为,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减少了决策的失误。隋唐时的这一制度为多个朝代所沿用,并延伸出了一些变体。

材料二:宋朝初年,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强化皇权,又增设了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并分析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初年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的原因?并指出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什么权力?

2017-11-1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以上材料可看出
A.枢密院使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财政
B.枢密院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2017-10-19更新 | 128次组卷 | 27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大洋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古代邦交文书)。淳熙年间,范至能使北,宋孝宗命令他当面向金主口奏一事,遭到宰相坚决反对。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孝宗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这表明当时
A.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规制
B.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中央政府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
2017-10-02更新 | 291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兴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8 .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016-11-27更新 | 544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凯里一中洗马河校区高一上期中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2016-11-27更新 | 995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4-2015学年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