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宋史·职官志二》中记载:“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由此推断,这里的“计省”指的是
A.尚书省B.中书门下C.枢密院D.三司
2022-03-1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普通班)历史试题
2 . 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有可能是
A.汉代匈奴入侵山西B.唐代吐蕃入侵河西走廊
C.宋代西夏入侵陕西D.元代回回入侵河套地区
2021-06-25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临平、萧山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北宋前期官、职分离,官称一般为虚衔,而职才是握有实权的官。但在特殊时期,有职也绝非有职务,而是授之以“差遣”,才算有具体的职务。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在于
A.抑制武将势力B.扩大官吏来源
C.加强君主专制D.完善中央官制
4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道:“所谓‘三司’,第一是户部司,第二是盐铁司,第三是度支司。在唐代,由宰相亲自兼领尚书的一个司……而?代,则此三个司的地位提高了,独立起来掌握全国的财政。”材料中的“?”应该是
A.隋B.宋C.元D.明
2021-01-2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削弱相权的是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B.“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C.“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D.“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押敕齐衔,行则兵马。”
2020-12-18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规定:“自今中书(宰相)秘院(枢密院)执政官,非休假日,私第不得见客。”这一规定表明(        )
A.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B.中央机构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C.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D.“中书”、“秘院”间制衡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专制的重要手段。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削弱相权的重要措施是
①增设参知政事
②设立枢密使
③设立三司使
④设立中朝制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 .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宣政院
2019-01-30更新 | 7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试卷
9 . 时序观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下表所列,依照历史信息所属的历史时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时期历史信息
明码标价半两钱标准衡器直道
“计工受值”王阳明铜活字“通番禁令”
“九市”市籍司隶校尉“五都”
参知政事“瓷路”《武经总要》石普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④②③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2016-11-27更新 | 995次组卷 | 3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五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