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代以文书御天下,“堂札子”(宰相处理政事的文书)在宋代文书中较为常见,它由唐代的“堂帖”发展而来,最初由宰相独立使用,宋太宗以后“堂札子”一律须经“奏请”方能下行。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专制皇权的强化B.相权分散的趋势
C.中枢机构的异化D.行政效率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宋代,“事无巨细,非经两府不得施行”,皇帝的命令要与“两府”讨论后才能施行。“凡事与大臣佥议”,“方为诏敕”。这种做法
A.反映宋朝具有一定的权力制衡倾向B.表明中央决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C.表明“两府”权力已凌驾于皇权之上D.反映出国家决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1、2、3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宋中央官制发生的变化。
(2)图1至图4,中枢权力体制(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结合图5,分析这一矛盾演变的趋势。
(3)综合上述图示,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史料记载,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大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非常生气,责怪大臣,却被该大臣反驳,太祖生气的用斧柄敲掉其两颗牙齿,该大臣说∶"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太祖赐金帛慰劳之。此事反映了
A.君主专制呈加强的趋势B.君主与大臣存在尖锐矛盾
C.重史传统影响君主行为D.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各司其职,御史台主要负责纠举官邪,是监督官吏的机构;谏院的主要职责是侍从规谏,为讽谏君主的机构。宋建立以后,虽仍置御史台和谏院,但谏官已有权监督大臣,特别是宰相,出现了“台谏合一”的趋势。宋代“台谏合一”
A.适应了传统政治的发展趋势B.说明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C.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矛盾激化D.表明宰相位尊传统开始改变
2020-11-15更新 | 802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4讲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3届高三选必1一轮导学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1、2、3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的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图1至图4,中枢权力体制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结合图5,分析这一矛盾演变的趋势。
(3)综合上述图示,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8 . 古代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是不断强化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隆二年,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中央集权示意图》


材料三   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如韦瑛辈。皆自言承密旨,得颛刑杀,擅作威福,贼虐善良,士大夫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

——《明史列传六十四》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赵普从哪些方面提出了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宋太祖对此的具体措施。
(2)观察图一、二、三,指出所体现制度分别属于什么朝代?
(3)根据材料三,说明材料是对明朝哪一特殊机构的描述?材料对其持怎样的态度?理由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的演变趋势。
2020-08-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2)
9 .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  )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2020-04-16更新 | 309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人民版高一必修1练习历史试卷28

10 .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中央制度的名称和主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分割相权的举措。据材料四,指出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4)据上述材料,概括我们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