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史》中有“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的记载。当君主表现出揽权的趋向,也常常会引发群臣的抗议。由此可知,宋代
A.决策机制发生异变B.君民共治得以实现
C.文官政治逐渐形成D.权力结构有所制衡
2 . 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其特别之处就在于无事而宴,参加的人员主要是宗室成员、外国使臣以及近密臣僚。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朝
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
3 . 《宋史》记载某机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这个机构应该是
A.尚书省B.中书门下C.门下省D.枢密院
5 . 《宋大诏令集卷第六十五》中记载:“居元首者,实赖于股肱。济巨川者,必资于舟楫。”据此,其反映的是
A.农业与商业关系B.民族关系C.君权与相权关系D.对外关系
6 . 唐宋文人笔记中多有对当朝君主的记载。在皇帝日常生活方面,唐人多集中于宫闱秘闻与内廷 享乐;宋人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
A.宋代专制统治较唐代加强B.理学强化了宋人的理性精神
C.文人的历史意识发生变化D.重文轻武政策使宋人关注政治
2019-12-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史李沆传》中有关于李沆焚诏的记载。有人说:“今道皇威大如天,先人有知恐心寒。但见李沆焚手诏,便知分权非空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宋朝皇帝的权力曾受制约B.古代君主专制所言非实
C.宋代权臣当道,皇权旁落D.古代中国曾实行三权分立
2019-12-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南渡明宰”余端礼是衢州市的历史名人。据其墓志铭记载:“……召为吏部尚书,除同知枢密院事。改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除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由材料可以判断余端礼生活在
A.汉朝B.魏晋南北朝C.宋朝D.元朝
9 . 《续通鉴长篇》记载:“艺祖养兵止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北宋这一做法
A.削弱相权以加强专制皇权B.适应抵御外敌威胁的现状
C.造成军队战斗力较为低下D.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宋史•职官制》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削弱相权
B.加强皇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减少决策失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