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元世祖忽必烈将国号从“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年号“中统”纪年,并“内立都省,以总宏纲,外设总司,以平庶政”,还表示要“施仁发政,期与物以更新”。这表明元朝(     
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实行各民族平等的政策
C.延续了中原王朝统治方式D.放弃了游牧民族的传统
2022-07-05更新 | 297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元代不行常朝,没有皇帝定期上朝接见百官、讨论政事的制度。而御前会议“得奏事者”只有中书省、御史台、宣政院、枢密院等数人而已。明代的常朝规模空前,还有集议、众议、部议以及多种形式的会议。据此可知,明代政治
A.谏议机构权力增大B.君臣既合作又有斗争
C.专制统治空前强化D.注重扩大政治参与面
3 . 元朝中期,兼职之风渐涨,皇帝的亲信大臣,往往既为中书省宰相,又在枢密院或御史台兼任要职。据此推知,这种政风会导致
A.君主权力受到削弱B.国家管理的系统化
C.中枢行政效率降低D.中央集权遭受威胁
4 . 元世祖统治前期,以汉法弥补蒙古旧制的空缺;到后期,他有感“朕左右复无汉人,可否皆自朕决”,于是重置汉人儒臣于风纪之司(监察机构),遇有大政,使其议论之,遂成为有元“家法”。元世祖创立的这一“家法”
A.适应了专制集权统治需要B.强化了中枢权力的制衡
C.消除了蒙汉民族间的差异D.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元代,中书省有“综理政务”之权,而且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上报给皇帝的奏章都要先“关白中书省”,一切以皇帝名义发出的谕旨诏令也要经由中书省下达。由此可推知,元代中书省
A.仅承担传达文件之责B.与皇权专制存在冲突
C.取代皇帝掌握决策权D.使中央集权日益衰落
7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元朝设置中书省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D.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2021-06-16更新 | 427次组卷 | 33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可以总结为:卑官变高官,高官变虚衔,差遣变实官,佐官变正官,正官变虚衔,中朝官变外朝官,中央官变地方官,长官变为机关本位。这一变化
A.体现了官吏来源途径多元
B.符合政治发展的要求
C.反映了选官制度不断变化
D.表明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元朝皇帝的职责在于“慎择宰相,委任责成”“如欲赏一人,则当询诸省台……如欲罚一人,亦当询诸省台”。此举折射出元朝
A.皇帝无为而治
B.行中书省事务繁多
C.相权高于君权
D.中书省的权力过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代废除尚书、门下省,以中书省为最高的行政机关,其长官中书令一职,由皇太子亲任。“惟皇太子立,必兼中书令”,中书令之下,才设丞相。元朝中央机构的这种设置(
A.进一步削弱了地方权力B.有利于统治辽阔的帝国
C.与行省制度相互配合D.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