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元世祖忽必烈将国号从“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年号“中统”纪年,并“内立都省,以总宏纲,外设总司,以平庶政”,还表示要“施仁发政,期与物以更新”。这表明元朝(     
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实行各民族平等的政策
C.延续了中原王朝统治方式D.放弃了游牧民族的传统
2022-07-05更新 | 295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在不断演变中实现社会治理。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左右丞相组成的丞相府是秦朝行政中枢所在B.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C.元朝实行的是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D.明成祖废宰相使得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3 . 元代实行一省制,中书省为最高中枢机构,但在宰相设置方面,级别划分较为复杂。具体而言分四级:右左丞相各一员,平章政事四员,右左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总数达10人。该设置意在
A.加强皇权B.分权制衡C.提高效率D.减少失误
4 . 下列中枢机构,按照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②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③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
④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
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①②④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还创立和实行了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

——摘编自杜庆佘《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

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和唐初制度建设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北宋相比,元朝地方行政机构发生的主要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
6 . 下表与元朝的行政制度有关,与空格处①②③对应的是(  )
中央机构 主要职能
主管行政
枢密院
主管监察
A.中书省、主管民族事务、监御史B.行中书省、主管民族事务、监御史
C.宣政院、主管军事、御史台D.中书省、主管军事、御史台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随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谊,定内外之官。其总务者曰①内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法者曰御史台。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摘编自《元史》

材料二: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沿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为②军机处,与枢密院对掌大权,并成为“二府”。天下财赋,内庭诸中外府库,悉隶③三司

------摘编自《文献通考》

材料三: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④汉初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然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已明矣。

----摘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处划线部分有三处不符合史实,请写出序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并进行改正。
2021-09-15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主要有如下表现:(1)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基本形成,并且经历了多次社会动荡的历史考验而愈益完备。以丞相为统领的中央王朝百官公卿制度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管理形式逐渐完善。选官制度的进步,满足了行政体制的人才需求,也促进了社会不同等级的流动。……(3)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区域文化因子,在秦汉时期经长期融汇,形成了具有统一风貌的汉文化。儒学正统地位的建立和巩固,国家教育体制的逐步健全,成为适应专制主义政治需要的文化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经历这一时期,以“汉”为标志的民族文化共同体已经初步形成。正是因为秦汉时期历史文化贡献的丰富,使得“秦”和“汉”,“秦人”和“汉人”,都长期成为代表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公认的文化符号。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

材料二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两个朝代在国家治理上的主要异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秦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2021-05-24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BEST合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书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央机构。以下对于中书省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太史公司马迁曾任中书令 ②六部隶属于中书省
③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 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