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中书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央机构。以下对于中书省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太史公司马迁曾任中书令 ②六部隶属于中书省
③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 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①②③④
2 . 下表是学者对西周至清朝末天子、国君和皇帝谥号的情况统计。据表可知
A.监察制度有所完善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君主权威得到加强D.道德政治渐趋形成
3 . 元世祖统治前期,以汉法弥补蒙古旧制的空缺;到后期,他有感“朕左右复无汉人,可否皆自朕决”,于是重置汉人儒臣于风纪之司(监察机构),遇有大政,使其议论之,遂成为有元“家法”。元世祖创立的这一“家法”
A.适应了专制集权统治需要B.强化了中枢权力的制衡
C.消除了蒙汉民族间的差异D.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大蒙古国时期,最高行政官员是“札鲁忽赤”。后来掌管诏旨文书的“必阇赤长”角色日显,汉人称之为中书令;忽必烈即位以后,在形式上模仿宋金官制,设中书省行使札鲁忽赤和必阇赤长的职权。据此可知元代的中书省
A.承袭了蒙古族旧有的政治制度B.放弃了蒙古旧制改行汉族制度
C.继承和发展了隋唐三省六部制D.体现了内廷机构外廷化的演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学家认为,“元承宋制”,表现为
A.中书省与枢密院B.中书省与行省制
C.枢密院与宣政院D.行省制与御史台
2020-05-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古代经筵官对君主负有“辅导劝诫”的职责。元代“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表明元代经筵官
A.比台谏和宰相的权力更大B.是君臣沟通的主渠道
C.能有效避免帝王决策失误D.与宰相台谏相互牵制
2021-08-2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是元朝中期吏部统计表(单位:员)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表明当时元朝
A.巩固了大一统国家B.注意发挥汉族地主作用
C.实行四民平等政策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2020-03-1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高三2020年3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政府各部门职责分明,相互牵制,无论是君主还是政府官员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法理和传统的政治理念、制度行事。在选官任官方面依据一定的标准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来共同完成,绝不是凭借君主一人喜好来决定。以上属于制度设置方面对君主专制独裁的约束。……除制度设置外,儒家思想对君主道德修养的要求也一定程度约制了君主。因此,明代以前,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程度是较大的,至明清以来,开明的统治 愈来愈少。

——摘编自《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开明性》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古代君主制度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9-12-30更新 | 32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上期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可以总结为:卑官变高官,高官变虚衔,差遣变实官,佐官变正官,正官变虚衔,中朝官变外朝官,中央官变地方官,长官变为机关本位。这一变化
A.体现了官吏来源途径多元
B.符合政治发展的要求
C.反映了选官制度不断变化
D.表明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