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官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媪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作用。
2023-03-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这三种选官制度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B.都具有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
C.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D.只在贵胄子弟中选拔
3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材料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古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官员选拔与管理

材料一:从大禹开始,部落首领就不再禅让,而是世袭了,大禹用心良苦地将首领的职位婉转地传给了他的儿子启,之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追根溯源,大禹无疑是改变原始部落最高领导人选拔制度的创始者。从那以后,公平性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因此,到了夏商周时期,“贤”与“能”的选拔标准普遍被血缘关系标准所取代,古代中国进入世卿世禄制时代,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官二代”时代。

在缺乏公平性的情景下,“世袭”制所衍生出来的官员普遍缺乏进取心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和平稳定年代尚能应付局面,一旦外部环境遭遇险情,势必会招致政权危机。因此,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日趋尖锐复杂,多数诸侯国纷纷废除了以血缘亲疏决定官职高下的标准,坚持以贤能为标准选拔人才。

材料二:为了改进以往各朝的官员选拔方式,隋唐以至明清时期,实行了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制度。这一制度的优点是把官员选拔和学校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举考试成绩来体现德才的标准,具有某种量化的成分,因而在一定的范围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可以说,科举制度对官员选拔的方向起到了比较好的引导作用,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要想做官,就只能好好读书。在科举制度下,一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尤其是在文学领域。但是由于科举考试并不注重对人的实际执政能力的考核,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能真正做到优选领导人才。而且随着科举制的实施,“学而优则仕”的人数不断增多,而官员的职位相对增长缓慢,有一些中试的人员无法得以安排,成了“候补”。从候补到正式拥有职位,则需要时间和进行一定的运作,于是潜规则开始流行,买官卖官现象依然难以遏制。加之科举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的严重背离等原因,终于导致它在1905年被晚清政府所废止。

——摘编自周新军《我国古代官员选拔标准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袭选官制存在哪些缺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相比其它选官制度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     
时期概况
西周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秦朝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唐朝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
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
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
2022-08-26更新 | 2238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林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学者统计,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周王朝共有31人执政,其中世卿之族占了24人;鲁国共有25人执政,世卿之族占了22人;晋国共有72人执政,世卿之族占了6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世官制仍有较大影响力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速
C.政局变动助推社会转型D.血缘政治已彻底瓦解
7 .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历经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下列有关选官标准排序与之相符合的选项是
A.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D.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时期,各国的君主、卿大夫争相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有能力的人顷刻间就可由布衣变为卿相。如卫鞅本是魏相的家臣,入秦后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便成为秦的高级官员,主持改革国政;张仪本是魏人,入秦后凭借其才能成为秦惠王的相。这从侧面说明,战国时期
A.贵族政治受到冲击B.平民政治地位提高
C.察举制度日渐完善D.魏国文化教育发达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但到秦汉时期便不同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据材料三,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及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秦国早期军功爵制“重爵轻官”,高爵与低爵间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且低爵也享有很多权利;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重官轻爵”,高爵与低爵间不可逾越,低爵仅为荣誉头街,权利大大缩小。由此可知二者都
A.未能巩固封建统一局面B.有利于打击贵族的势力
C.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D.沿用了前朝开创的制度
2021-05-08更新 | 633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