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察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B.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
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D.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
2020-02-0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不同史籍有关秦汉时期官员推选吏员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如果保举被废除官籍的人为吏,就要受到交纳两副铠甲的处罚。《秦律杂抄·除吏律》
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山阳侯张当居为太常时,因推举的子弟多不符实,受到免职的处罚。《汉书·陈汤传》

A.官吏选任注重实际从政能力
B.法律禁止官员“任人唯亲”
C.道德品质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D.国家注重所选的官吏质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阎步克对曹魏时期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所做统计,其意在说明曹魏时期(  ) 
项目高官贵
戚子弟
中级官
僚子弟
下级官
吏子弟
普通士人合计
汉代官僚民族子弟23.9%8.7%13%10.9%56.5%
家族在汉无官位族望者8.7%8.7%2.2%23.9%43.5%

A.官员选拔注重阶层平衡B.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有效
C.儒生成为政治舞台主角D.制度设计与实践出现背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孝廉中,家世资料可考的有265位,他们的身份背景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当时
A.选官标准发生深刻变化B.不注重官员的政治才能
C.中央集权呈现衰落趋势D.选官制度容易固化阶层
2019-12-01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不同史籍有关秦汉时期官员推选吏员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官吏选任注重实际从政能力
B.法律禁止官员“任人唯亲”
C.道德品质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D.国家注重所选任官吏质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为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据表可知,汉代察举制( )
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由下表可见,汉代察举制
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
官僚子弟富豪平民贫民
69.6%6%15.7%8.7%

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沿袭了皇位世袭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乃根据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整理而成,此表反映的现象是
姓名官职出身
萧何相国县吏
陈平丞相游士
周勃太尉吹鼓手
樊哙左丞相狗屠
灌婴太尉布贩

A.西周:“封建亲戚”B.秦朝:“独尊儒术”
C.西汉:“布衣将相”D.隋唐:“金榜题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