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察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22-23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     
时期概况
西周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秦朝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唐朝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
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
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
2022-08-26更新 | 2238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西港花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2 .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2019-01-30更新 | 4660次组卷 | 127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古云“善事父母为孝”,汉代经董仲舒的合理改造,孝悌观念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成为以后中国社会的一种伦理信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出土于甘肃威武的木简有文载:制诏御史曰“高皇帝以来至本二年(公元前72年),朕甚哀怜耆老,高年赐王杖,上有鸠,始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詈殴辱者比逆不道,得出入官府……市卖复毋所与。”“年七十受王杖者比六百石(注:汉低级官职),入宫廷不趋……有敢征召侵辱者,比大逆不道。”。

——甘肃省博物馆藏文物王杖简

材料二   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范晔(南朝)《后汉书·礼仪志》

材料三   丞相故事,四科取士。……及刺史两千石察举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核,选举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便习官事,书疏不端下,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

——《续汉书·百官志》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史料价值上的不同。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汉代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02-08更新 | 700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西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公元前142年,汉景帝下诏将进入政府任官的财产资格由最低十“算”(每1万钱价值的财产为一个“算”)降低至四“算”。这(     
A.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B.加剧了卖官鬻爵的现象
C.打击了大族的仕途垄断D.推动了察举制度的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学者研究,西汉孝廉及岁举、特举,除少数人因民间舆论支持而入仕外,大多数是通经入仕。东汉时期,民间舆论对人物仕进的支持作用十分显著,并体现出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       
A.乡论与国家意志相结合B.儒家思想日益世俗化
C.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加强D.延续了原始民主传统
6 .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历经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下列有关选官标准排序与之相符合的选项是
A.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D.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关键程序,由此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察举制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经试用考核再任官职
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
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通过者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
①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 ②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③重文轻武的风气日益浓厚 ④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东汉士大夫所重之名,以美德高行为主,如表列举了当时的几种主要美德。这体现了当时的选官制是(     
久丧对父母守丧三年或加倍;对举主、故将行孝三年
让爵父有高面长子应袭,逃避不受,以让其弟
避聘避聘不就或让亲属
报仇家有仇怨,奋身图报
报恩故吏对举主,弟子对业师等
A.科举制B.宗法制C.察举制D.郡县制
2022-09-06更新 | 1066次组卷 | 10卷引用:训练专项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这种对人物的评品,在东汉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据《后汉书·许绍传》载,许绍与其兄许靖咸誉高名,爱好评论乡里人物之曲直,每月更换品题,以致汝南有“月旦评”之风。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察举制度的实施
C.九品官人之法的推行D.社会环境的宽松
2022-10-12更新 | 997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

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及评价,请对材料提出你的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20更新 | 964次组卷 | 16卷引用:黄金卷05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