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九品中正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某学者指出,在九品中正制下,评品权力握于中正之手,品第之高低,常常系之于门第世资,中正给予官吏候补人的品第,实质上正是一种基于被品评者门资家格的任官“资格品第”。可见,这一制度(     
A.成为维系世家大族统治的工具B.是官员升迁的重要依据
C.使朝廷对官员的监察得到加强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2022-07-14更新 | 6753次组卷 | 59卷引用:河北省实验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关于识人取士问题,和洽对曹操进言:“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途,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这一言论
A.确立了传统价值观主导地位B.规避了九品中正制弊端
C.有利于形成大一统国家格局D.蕴含了儒学的基本理念
2022-05-14更新 | 50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魏晋时期,官员荐举之责由中正官负责,州郡县的中正官大都由世家担任,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不看才德而重门第,他们甚至根据族谱决定取舍。这表明
A.社会阶层流动已被禁绝B.中正官大多数徇私舞弊
C.察举制度不再适应需求D.门阀政治影响官员选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两晋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的官吏,约占入仕者的半数;由考核和学校考试入仕的,占25%;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官府属员入仕的,占1.2%。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察举选官占据主流B.选官权由中央主导
C.门阀政治逐渐衰落D.九品中正制被废除
2022-03-09更新 | 612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颜氏家训·勉学》中记载:“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自荒乱以来……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这反映了南朝末期
A.家族门第观念潜滋暗长B.科举制度影响扩大
C.阶层固化局面得到改变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7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注: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此处,宰相泛指有权势的官员,并不特指某一官职。)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材料二   



                            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示意图
(注:图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

——余意峰《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的时空变迁规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1)运用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观点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借鉴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晋书》卷六十《张辅传》载:“梁州刺史杨欣有姊丧,未经旬,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辅为中正,贬预以清风俗,论者称之。”这体现了
A.九品中正制重视门第而无法真正选出人才B.魏晋时期官员选拔制度非常重视个人品德
C.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具有一定时代局限性D.魏晋时期中央集权制被破坏地方势力加强
9 . 《选举·历代制》云:“北齐选举,多沿后魏之制,凡州县皆置中正.其课试之法,中书策秀才,集书策贡士,考功郎中策廉良.”笔试中,字有脱误者、书有滥劣者、文理孟浪者,分别给予呼起立席后、饮墨水一升、夺席脱容刀的惩罚.这说明北齐的选官制
A.进一步改良了科举取士制B.一定程度遏制了门阀政治
C.严格规定了考试实施程序D.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在解释古代某种制度时认为:司徒选择在中央任职的高官,负责考察散处在各地的本州郡士人,综合他们的家世官位、德才定出“品”和“状”,品分九等,状是根据士人德才行为做的简单评语。这一制度
A.继承了两汉乡里品评人物的传统B.使选官权力完全被地方州县操纵
C.以血缘作为官职世代继承的准则D.保证了优秀人才进入官僚体制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