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的赋役制度

朝代名称主要内容
汉朝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须向国家缴纳田租、人头税,服徭役、兵役
唐前中期租庸调制受田农民按户每年须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为“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为“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为“庸”
唐中后期两税法无论主户和客户,都编入当地户籍,依照财产的多少定户等;每户按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材料二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馀。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免)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文书)榜(张贴)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摘自白居易《杜陵叟》

材料三   初定两税,货重钱轻……虽赋不增旧,而民愈困矣。度支以税物颁诸司,皆增本价为虚估给之,而缪(错)以滥恶督州县剥价,谓之折纳。复有“进奉”“宣索”之名,改科役曰“召雇”,率配“和市”,以巧避微文(法律条文),比大历之数再倍……赋役日重。

——摘自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唐时期赋役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三的史料价值并谈谈你对唐朝两税法的认识。
2023-11-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殷墟发现的一块甲骨残板上,刻有关于某次战争的记事卜辞残文曰:“辛未卜争(争是管占卜的人的名字)贞:妇好其比沚伐巴方,王自东探伐,戎(陷)于妇好立(位)?”在有关这场战争的甲骨文卜辞中商王深入巴方的记录与传世文献对此事的记载完全相符。这反映出甲骨文(     
A.主要服务于战争需要B.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C.记载内容全面而详细D.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自汉至宋发生了明显转移,由北方的黄河流域逐步转移到江南的长江流域。下面是研究这一变化问题的有关材料:

材料一   甲:西汉至北宋南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的变化


西汉唐天宝年间北宋崇宁年间
黄河中下游地区70.3%57.1%29.9%
长江流域20.3%38.1%54.3%

乙:北宋中期土地垦殖率

材料二   宋代东南地区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在土地上从事耕作的农民,无论是主户还是客户都为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粮食产量而作出各种努力。在精耕细作农业的支撑下,“吴楚之地方数千里,耕有余食,织有余衣,工有余材,商有余货”。故宋人称:“今天下根本在于江淮,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天下根本在于江淮并不夸张,太平兴国六年朝廷规定由江淮漕往京师的粮食为400万石,至道初年增为580万石,大中祥符初年又增至700万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农业地理》

(1)材料一对研究“经济重心南移”有何史料价值,请分别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影响。
4 . 据记载,考古学家早年在安阳殷墟清理出的商代马车均是直衡车(古车前端架于马项之上的横木是直的)。后来发现甲骨文中的“车"字有多种写法,既有直衡车,还有曲衡车。受此启发,考古学家按图索骥,果然清理出曲衡车。由此可见,商代甲骨文(     
A.是世界上最早的成熟文字B.再现了商代马车演变
C.实现了艺术与现实的结合D.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所示是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双体船,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画舫。图中画舫有两条并列的船身,船上重楼高阁,装饰华美,船尾有长橹。由此可知,《洛神赋图》(     
A.客观再现了真实的历史情境B.反映了文人画的创作旨趣
C.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趋向D.具有极高的技术史料价值
2022-09-12更新 | 466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清代官修《明史》载:“顺治三年六月,大兵克绍兴,以海(朱以海,即明鲁王)遁入海。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材料二:江日升在其著作《台湾外纪》中,引“野史”《明季续闻》道:“辛丑,(郑)成功迎(鲁)王归金门,仍奉供给。壬寅(1662)五月初八日成功殆……(十一月)鲁王薨。

注:江日升是为明末将领之后,自幼听闻父亲谈论明郑事迹,康熙年间恩科解元

(1)指出材料一、二中对明鲁王的死因记载的矛盾之处。
(2)针对明鲁王死因,你认为上述两则材料何者可信?或你另有观点?说明理由。

材料三:1959年,明鲁王墓于金门重见天日,出土刻有墓志铭的石碑一块,上刻“监国鲁王讳以海……力图光复,虽末路养晦,而志未尝一日稍懈也……王素有哮疾,壬寅(1662)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等字。

(3)材料三对澄清明鲁王的死因有何价值?从史料的性质和价值的角度简述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例举两项导致历史记载出现“矛盾”的原因,并指出破解这一“矛盾”的方法。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271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居住、任职达17年之久。回国后由其口述,他人执笔写下《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下表是该书对汗八里(元大都)的描述。

皇宫钟楼“君等应知此宫之大,向所未见。宫上无楼﹐建于平地。惟台基高出地面十掌。宫顶甚高,宫墙及房壁满涂金银﹐并绘龙、兽、鸟、骑士、形像,及其他数物于其上。屋顶之天花板,亦除金银及绘画外别无他物。”“大殿宽广,足容六千人聚食而有余,房屋之多,可谓奇观。”
中枢机构“应知大汗选任男爵十二人,指挥监察其国三十四区域中之要政。此十二男爵同居于一极富丽之宫中,宫在汗八里城内。宫内有分设之房屋亭阁数所,各区域各有断事官一人书记数人,并居此宫之内,各有其专署。"“事之重大者,此十二男爵请命于君主决之。”
大朝会“大汗之席位置最高,坐于殿北,面南向,其第一妻坐其左。右方较低之处,诸皇子侄及亲属之座在焉。”“殿外往来者四万余人,缘有不少人贡献方物于君主,而此种人盖为贡献异物之外国人也。”
商贸“应知汗八里城内外人户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此十二大郭之中,人户较之城内更众。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人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所以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而数众之显贵邸舍,尚未计焉。”

——摘编自《马可·波罗行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可·波罗行纪》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可·波罗行纪)》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分天下以カ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始皇廿六年铜诏版铁权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里耶秦简(部分)
(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铭文:“甘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文字:“迁陵洞庭郡”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
(2)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反映出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经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黏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由此可见
A.文献资料时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
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的判断D.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
2022-01-21更新 | 341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近十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历史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条件,《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触犯秦法,按律当斩。而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则规定因不可抗的自然因素而耽误的,可免除惩罚。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出土文献基本印证了传世文献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
C.出土文献需要进行真伪的辨析D.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识
2021-05-05更新 | 725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