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已经遍布今天中国的各个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长江流域至少各自存在三大族群……正是这些族群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造就了早期中华文明。这说明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A.起源最早B.星罗棋布C.单一中心D.多元一体
2 . 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改称京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北京作为一个政治、军事的中心,就近指挥长城一线的军事防御,抵抗蒙古族的军事进攻,保证国家的统一、从这一点来说,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正确的。……假如成祖当时不迁都北京,自以身当敌冲,也许在前两次蒙古人入犯时,黄河以北已不可守,宋人南渡之祸,又要重演一次了。

——据吴晗《明史简述》《吴晗论明史》整理

材料二   永乐帝像乃父一样期待元朝蒙古人最终成为明朝中国的一部分。他将首都设在北京,因为那个地点最适宜管理这样的领土。在任何情况下,永乐帝及其继承者宣德帝(14261436年在位)都没有试图将草原排除在外。

——【美】阿瑟·沃尔德隆《长城∶从历史到神话》

材料三   辽、金、元时期,北京已逐渐显露出作为控制游牧与农耕两大区域的独特优势。……事实上,元朝“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就集中表现在北京的政治中心与江南经济中心的有机结合上。正如钱穆所言∶“元代建都燕京,米粟依然全赖江南,当时遂创始有海运。”南北相互依存,相互支持,集中反映着唐末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新趋势。只有统摄南北各自的优势,才能稳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才能有效管控农耕与游牧两大区域。……成祖迁都北京,是明朝前期政治的重大转折,也是15世纪初叶中国历史的重大变化,解决了中国多民族交融新格局时代的定都难题,使"大一统"中国从此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摘编自田澍《明朝迁都北京与多民族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肯定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相同理由。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利弊。
2024-03-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论南洋事宜》记载:“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而随着海禁政策的强化,“渔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盗。”据材料可知,海禁政策(     
A.破坏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B.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殖民侵略
2024-03-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现存的四大石窟是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按建造年代依次为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大石窟的时空分布可反映出(     
A.佛教不断中国化B.佛教汉传的方向C.中国文化的包容性D.民族的交流融合
2024-03-0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到春秋前期,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分为两大部分:上层政治核心部分属于世官,底层社会治理则由乡举里选。虽然世官也有选拔,但其选拔限定在世袭贵族范围内。至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随着时代的变革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军功制和养士(门客)制渐成社会主流。

——摘编自孙录见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隋朝科举制是在继承察举制的基础之上开创的,虽然二者都有“举荐入仕”的过程,但科举则分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考察。唐朝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包括秀才、明经、明法、明算、进士等科,以明经(以经贴为主)、进士(以诗赋为主)两科为重。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形式、内容多为临时决定,主要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等科。平民和官员均可参加。至武则天时,又出现了殿试和武举。宋初,统治者不仅扩大了科举取士的人数,还实施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天子门生”渐成传统。宋神宗时,取消了明经等科,专试进士,并以时务策为主。此外,政府不仅对考官实行“锁宿”制度,还对试卷进行糊名、誊录处理。宋代对科举制的重视使天下学子趋之若鹜,各种官办、私办书院相继涌现,不仅推动了以理学和心学为代表的新流派的出现,还引发了社会对书籍的巨大市场需求。

——摘编自李虎《科举制演变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至宋朝科举制发展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6 . 唐代寺院一般都拥有庄田,而且寺院庄田不断扩大,如天台山国清寺一次就购置庄田12顷,杭州龙兴寺也“于众中募财置良田40顷”。而且,佛教寺院享有免纳赋役的特权,“天下百姓,或冒为僧尼道士”“户有三丁必令一丁落发”。这些现象(     
A.导致儒学的传统地位丧失B.说明佛教教义出现质变
C.表明政府放松了人身控制D.严重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2024-03-02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7 . 《商君书》中记载了商鞅“驱以赏”的促农策略,即国家通过“驱以赏”的方法对力耕者赏以官爵,或利用价格和税收来鼓励农耕,并采取抑末政策来引导民众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在耕战中“使生力与杀力互相转化”。商鞅的这一策略(     
A.强化了皇权专制和独裁B.推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C.立足于农民阶级的利益D.反映了儒法思想间相互借鉴
2024-03-02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8 . 良渚古城的城市结构包括城址区、水利系统、祭坛墓地、郊区聚落,遗址共发现各类台地300余处。其中城址区、水利系统均为人工营建而成,土石方量达1005万立方米。由此可推知,良渚文化时期(     
A.社会分工出现细化B.王权摆脱神权束缚
C.社会经济繁荣发展D.社会组织能力较强
2024-03-02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9 .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商路,它为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成为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1)按要求填写下表。(填字母)
A.闭关锁国B.郑和下西洋C海外贸易的繁荣D.派遣张骞出使西域E.元朝
中原王朝中外交往的方式和影响
西汉方式:
_________
影响:开辟丝绸之路
隋唐方式: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影响:丝绸之路的全盛
南宋方式:以泉州为起点,通往日本、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
影响:②_________
_________方式: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影响:促进欧亚文明交流
明朝方式:④_________
影响: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方式: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
影响: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清朝(1840年前)方式:⑤_________
影响:中外交往由盛而衰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2)观察《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将下列字母所示的区域或地点正确填入地图中数字所对应的方框内。(填写字母)
A.西域       B.长安
________;②________

王同学在进一步查阅张骞通西域的相关资料时找到了以下两则材料,根据王同学查阅的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材料一   “前汉中宗既得金人(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唐初敦煌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旁的题字

材料二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3)材料一中“汉中宗”属于以下哪种皇帝称号?(     
A.年号B.庙号C.尊号D.谥号
(4)两则材料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记载有何不同?
(5)你认为哪则材料的说法更可信?请说明理由。
2024-03-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制度的创设与调整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2)依据所学,填写图一、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图一:________图二:_________图三:二府三司制(填写相应的制度名称)。其中,字母A所指的是______
(3)将相应制度填入横线处,完成提纲。
选官制度汉朝____为主
曹魏创立②____
隋唐形成③____
赋税制度南北朝租调制
唐朝___和⑤___
(4)有学者认为,从图一到图二图三的演变,是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参考示意图,你认为这里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4-03-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